敢立潮头唱大风——双滦区强力打造中国·承德《鼎盛王朝》探秘
2010-11-15   22时59分 浏览次数:




    双滦,总是给人以精彩。

    双滦,总是给人以惊奇。

    数年前,名不见经传的双滦,以“解放思想,创新观念,扩大开放,强力突破”的勇气和胸怀,营造了远近闻名的“洼地效应”,促进了经济跨越式发展,扮演了全市改革创新、快速发展先行者的角色。

    数年后,还是双滦。为了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他们围绕着市委、市政府建设国际旅游城市的总体目标,高擎科学发展观的大旗,把文化建设作为城市发展的重中之重,传承历史文脉,彰显文化个性,强力推进文化产业发展,以国际的站位、国际的理念、国际的眼光、国际的标准、国际的品质,谋划打造出中国·承德“鼎盛王朝”、“隆基泰和国际广场”、“科学发展主题公园”等一批填补承德空白、有广泛发展前景的文化休闲旅游项目。

    面对重大的历史使命,重大的历史机遇,重大的现实挑战,双滦先行先试、敢闯敢试、边干边试,释放出巨大的“后发力量”,正在成为全市乃至全省文化产业发展排头兵。

    中国·承德《鼎盛王朝》助推双滦华丽转身

    10月10日,市委书记杨汭在视察中国·承德《鼎盛王朝》项目时明确指出:“建设国际旅游城市,既需要按照‘精致、独特、典雅、生态、宜居、宜游’的要求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同时也需要《鼎盛王朝》文化产业园项目作为一个典范,一定要加紧施工建设,以更高标准、更大手笔加快承德文化产业发展,特别是文化旅游休闲产业,有效地体现休闲旅游本身的扩张性、带动性,实现区位、资源、生态、文化优势的有效释放,展示承德历史文化和现代文明相互融合的独特的城市文化魅力”。

    张古江市长也多次亲临《鼎盛王朝》项目区视察指导,他说:“《鼎盛王朝》不仅是承德市的品牌项目,也是河北省的品牌项目,全市各部门都要给予鼎力支持,切实把这个项目做成全市的‘鼎盛’项目。”

    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对《鼎盛王朝》项目也给予了高度关注,省委副书记、省长陈全国在听取该项目汇报后非常振奋,他高兴地说:“河北就需要这样大手笔、高效益、大影响的好项目。”

    滦水清幽,妩媚依旧;

    双塔叠翠,挺拔依然。

    10月的双滦,虽已时值深秋,但走进中国·承德《鼎盛王朝》文化产业园区,热火朝天的建设场面随处可见,让人犹如置身在蓬勃向上生机盎然的春天里。

    中国·承德《鼎盛王朝》文化产业园,这个总投资20亿元,占地3000亩,建筑面积33万平方米的高端文化产业项目,是河北省“十二五”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的30个重点项目之一,它将演艺、影视、鉴赏、娱乐、养生、餐饮、购物、商住、展示、交流、体验等十一大功能融合为一,打造承德所特有的皇家文化品牌,形成地域文化的核心竞争力。建成后将成为中国最具特色、最具权威、最为丰富的满清文化产业长廊,成为承德重要的文化产业交流场所和行游中心,成为北京乃至环渤海经济圈具有地标性特点的独立主题性园区。

    其中由全国实景演出创始人梅帅元先生担纲总导演的《康熙大帝》大型实景演出,集惟一性、艺术性、震撼性、民族性、视觉性于一身,给人一种前所未有的艺术呈现。

    梅帅元何许人也?此君正是大型实景演出的创始人。从《印象·刘三姐》大获成功至今,他已成功打造了8个作品,内容上涵盖了数个中国文化源头。其中有中原佛教圣地的《禅宗少林·音乐大典》,也有重演中国红色革命发源史的《印象·井冈山》,其中《中华泰山·封禅大典》更是复活了消逝已久的帝王仪式,而《天骄·成吉思汗》则在呼伦贝尔大草原重现了上帝之鞭的威武。这些节目统统由上亿元或数亿元重金打造,且个个精彩,个个收益不菲。此次《康熙大帝》的打造,更是令人震撼,每一幕无不彰显出满清文化的“鼎盛”气韵。

    《康熙大帝》分《天下》、《天性》、《天问》、《天籁》四幕,从满清皇室文化内容到演出艺术形式在全国尚属首创,令人为之震撼。

    我们之所以称《康熙大帝》为“前所未有”,不仅体现在独到深邃的内容上,还体现在大气磅礴的演出形式上。

    传统演出是在剧院有限的空间里进行,《康熙大帝》大型实景演出则以自然造化为实景舞台,放眼望去,巍巍群山,悠悠滦水,演化为硕大无比的中心舞台,给人宽广的视野和超人的感受,让你完全沉溺在这美丽的承德山水风光中。

    传统的舞台演出,是人的创作,而《康熙大帝》大型实景演出是人与上帝的共同创作。山峰的隐现、水波的倒影,烟雨的点缀,松林的轻吟、月光的披洒随时都会加入演出,成为最美妙、最浪漫、最动人的乐章。

    为了创造出无穷的神奇魅力,演出以春、夏、秋、冬不同季节的自然气候,大写意地将承德历史、满清文化、康熙伟业、民族风情等元素创新组合,不着痕迹地溶入山水,还原于自然,成功诠释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创造出天人合一的艺术境界。

    由于是山水实景演出,支撑这个超级实景舞台最直观的是灯光。《康熙大帝》同样体现了一种淋漓尽致的豪华气派,利用目前国内最大规模的环境艺术灯光工程及独特的烟雾效果工程,创造出如诗如梦的视觉效果。自古以来,承德山水头一回让人领略到华灯之下的优美、柔和、娇艳、神秘的魅力。

    毫不夸张地说,这是一次真正豪华的灯会,构建了一个空前壮观的舞台灯光艺术圣堂,使承德山水风光得到了全新的艺术升华。

    这不仅是一次视觉的革命,也是一次演出的革命。

    据专家预测,中国·承德《鼎盛王朝》投入运营后,它将全面提升承德市旅游产业链条,改变“白天看庙,晚上睡觉”的短板效应。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形象效益、政治效益不可低估。

    正如中国·承德《鼎盛王朝》项目组长,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韩福才所言:《鼎盛王朝》是一次独占涛头,引领风骚的大胆创举,是一次经济与文化结合的有益尝试。经济与文化的结合,不外乎两种方式,一种是发展“文化产业”,将文化转化为“产业”;另一种从产业里提炼出文化因子,孕育出“产业文化”,其实就是文化的经济化与经济的文化化。《鼎盛王朝》打造成功,不仅是双滦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也是全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促进现代化建设的助推器。

    “加快转变”双滦必须首打文化牌

    在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各方面都急需资金支撑的情况下,双滦敢于投资20亿元,打造一个文化产业项目,如此大气魄、大动作、大手笔、大投入、大产出、大展示,的确令人刮目相看。

    那么,双滦区委、区政府对此基于怎样的认识、源于怎样的决心、又付出了怎样的行动呢?

    实事求是地讲,这几年双滦区遵循“再次创业,建设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强区”的战略目标,无论是经济发展还是城市建设,无论是社会事业还是群众生活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面对突飞猛进、蓬勃发展的大好形势,区委、区政府并没有盲目乐观,陶醉其中,始终保持着一种自我警醒的冷静头脑,始终保持着一种未雨绸缪的忧患意识。

    区委书记刘新宇说:“这几年我们自己与自己比,进步很大,但与发达城市对标,差距不小。尤其是城市腾飞的双翼——产业与城市建设发展不均衡,产业结构不合理,钢铁“一业独大”,矿业开采粗放,生态环境破坏较重,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消费拉动能力不强。在百年一遇的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这种短板和软肋暴露无遗。而这种冲击,表面上是对经济增长速度的冲击,实质上是对经济发展方式的冲击,所以对于双滦区来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刻不容缓”。寥寥数语,直指问题的症结。

    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再到“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双滦区对促“转变”的共识充分凝聚。

    区长杨猛说:“‘又快又好’,曾是全国各地多年追求的目标。而今,着眼于转变,我们不再单纯求‘快’,而是强调‘又好又快’。把更多精力放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让‘快’服从于‘好’,在‘好’的基础上‘加快’。而加快转变,要动真格的,要舍得投入,要勇于攻坚。”

    那么,“转变”的目标在哪里?又如何去“转”?

    刘新宇书记作了深刻阐释:“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市场竞争的表面是经济之争,深层次已是文化之争。从过去流行的‘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到当前盛行的‘市场搭台,文化唱戏’,抑或‘文化搭台,文化唱戏’,都是一种文化力和经济力相融合的产业形态——文化产业。这种文化产业,正在释放出巨大的经济潜能。因此,双滦区必须在全面繁荣文化事业的同时,以战略的思维和眼光推进文化产业快速发展。”

    文以地兴,地因文名。一个地方也好,一座城市也罢,能给人们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什么?是文化,是这个地方的文化符号或者是文化名片。文化名片是一个城市的“窗口”,代表城市的形象、魅力和品牌,以及城市的人文和历史,同时能提升城市的亲和力和城市的感召力,让市民有种荣誉感和自豪感。

    从这个意义上说,“文化也是政治,文化也是形象,文化也是环境,文化也是生活,文化也是经济”。

    历史文蕴是双滦最亮丽的底色

    文化的特质就是传承和创新。

    发展文化产业,双滦区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和优势,且不说“燕存遗迹,汉筑城垣,辽修双塔,清建行宫”,单就“承德山水的精华,山庄文化的源头,五代清帝的行踪,两个王朝的背影”就令人望其项背。

    历史上有许多赫赫有名的人物都在双滦留下了珍贵的足迹。飞将军李广曾“弥节”(驻留)此地,曹操途经此地飞征乌桓,辽太祖在此“刻石纪功”。

    到了清代史事更繁,史话绵绵。1650年,多尔衮下令在此建避暑城,早于避暑山庄整整53年。

    此后,五代清帝的行踪,密布于双滦古道。顺治皇帝创出塞北巡之先例;康熙皇帝建塞外第一座行宫;乾隆皇帝年年到此;嘉庆皇帝岁岁行经;咸丰皇帝避难热河时也曾匆匆而过。五代清帝在双滦清文累累,传闻多多。

    此外,清内阁学士汪灏、宰相蒋廷锡、翰林院编修查慎行、兵部尚书嵇璜、热河都统英和、大学士纪晓岚都曾来过此地,并以不同的文字形式盛赞双滦区山奇水秀、地灵人杰。

    康熙皇帝在“穹览寺”御制碑文中写到“朕避暑出塞,因土肥水甘,泉清峰秀,故主驻跸于此,未尝不饮食倍加、精神爽健”。在“琳霄观”的两座木碑坊上,分别镌刻着康熙皇帝亲题的“兴周胜境”、“紫塞春台”碑文。他在《双塔山歌》中写道:“生平足迹探奇秘,绝眼山川皆帝赐。恨无米芾画石笔,写出双峰挂帆势!”

    乾隆皇帝这样赞美双塔山:“双峰耸翠肖浮图、鹿苑当年了不殊。人影东西照滦水,插云南北拟明湖。”

    嘉庆皇帝则吟咏:“双塔矗云际,何年灵鹫来。若闻铃替戾,永镇领崔巍。示相全超劫,凌空不染埃。浮图天造就,土木漫凝胎。”

    大自然的厚爱和历史的眷顾,造就了瑰丽多姿的多彩双滦。

    这些流传甚远的千古绝唱,这些积淀深厚的文化底蕴,如同留给后人的一座座“富矿”。

    坐拥如此丰厚的历史厚赠,双滦当然不会等闲视之。

    于是,区委、区政府达成共识并付诸实施:制定总体发展战略,科学规划文化产业;整合文化产业资源,培育大型文化产业集团;实施大项目带动战略,抓好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建设;依托文化资源优势,打造特色文化产业品牌。

    胸有成竹,才能势如破竹。

    于是,便有了一出精彩的大戏——中国·承德《鼎盛王朝》如朝阳一般喷薄而出。

    区长杨猛说:“我们以中国·承德《鼎盛王朝》为全区的核心文化品牌,力争实现‘两个转变’,即:把潜在的文化影响力转变为现实的城市竞争力,把丰富的文化资源转变为现实生产力,推动全区文化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文化产业只有做出特色才能赢得未来 文化产业只有做出特色,才能绽放异彩,赢得未来。

    为了打造双滦区独有的文化产业“特色”,借以赢得未来,双滦区委、区政府由主要领导带队,携带着历史的积淀,肩负着发展的梦想,到文化产业先进地区调研取经,开阔视野,增长见识。

    每到一地,每走一处,他们都被方兴未艾、蒸蒸日上的文化产业鼓舞着、激励着、鞭策着、震撼着、丰满着。

    尤其是《印象·刘三姐》大型实景演出,带给他们的不仅是深深的触动,更给了他们打造中国·承德《鼎盛王朝》的决心和信心。

    《印象·刘三姐》演出近2000场,观众约300万人次,票房收入就达4.3亿元。就是在金融危机背景下仍然逆势增长,观看演出的游客人数和门票收入同比增长超过10%。

    奥妙何在?就在于《印象·刘三姐》前所未有的表演方式,就在于它无与伦比的宏大场景,就在于它极具活力的产业模式。

    世界旅游组织官员对《印象·刘三姐》曾做出这样的评价:“这是全世界看不到的演出,从地球上任何地方买张机票来看再飞回去都值得。”

    这就是《印象·刘三姐》的特色。

    桂林有山水文化,承德有满清文化,阳朔能做到,承德一定也能够做到。《印象·刘三姐》做出了特色,唱响了世界,中国·承德《鼎盛王朝》做出特色,同样能够唱响世界。

    此外,中国·承德《鼎盛王朝》与《印象·刘三姐》比,不仅有浓厚的文化底蕴、强大的文化张力,还有优越的区域位置。

    每年到承德旅游的人数多达数百万,这是多大的市场?更大的市场还在北京,北京每年的游客多达数千万人。中国·承德《鼎盛王朝》做出特色,就能将北京的游客吸引过来,连著名作家余秋雨都说:“在北京感受明清历史,来承德体验满清文化。”而且,随着承德机场、高铁以及多条高速公路的开通,更大的潜在市场不言而喻。

    认准的事说干就干,独立潮头方可引领风骚。

    双滦人大胆从过去的老经验、老套路、老办法、老模式中走出来,以与时俱进的精神,以勤奋敬业的激情,以敢立潮头的勇气,以时不我待的责任,全力投身到中国·承德《鼎盛王朝》的建设中来。

    压力就是动力,危机也是契机。

    “面对文化产业蓬勃发展的难得机遇,双滦人再也‘等不起、拖不起’了。在双滦区经济发展历程中,曾经遇到过全国一轮又一轮的发展大潮,曾经遇到过一个又一个发展机遇,但由于主客观原因,都与双滦失之交臂,眼见着一次次‘春风又绿江南岸’,我们这里却‘遥看草色近却无’。这次文化发展大潮,是天赐良机,双滦必须要紧紧抓住,不能再当‘看客’了。”

    刘新宇的一席话,道出了全体双滦人的心声。

    为了把心思集中于本职,把精力倾注于岗位,把才能奉献于事业,区委、区政府不断强化“无功即是过,不进就是退,平庸也是错”的思想和有所作为的意识,要求全体干部特别是中国·承德《鼎盛王朝》项目组成员,要确立“三个观念”:

    一般性完成工作任务不是高标准,只有在各项建设中创特色、出成果,才算是尽到职责的观念;

    工作过得去,单位部门不出事不是高标准,只有方方面面领先,全面建设过得硬,才算是尽到职责的观念;

    不前不后、四平八稳不是高标准,只有在重点工作、重要项目和重大事件推进处理过程中争到了金牌、扛上了红旗、站在了排头,才算是尽到职责的观念。

    在这样的标准引领下,中国·承德《鼎盛王朝》项目正在全力推进,到10月底,已累计完成投资3亿元,完成土地收储730亩,已摘牌480亩。鼎盛影视精品基地600亩土地收储正在进行中。依据工程建设计划,截至今年年底停工前部分工程将实现主体完工:实景演出看台及舞台粗装修结束;山体围栏安装完毕;演出景片基础及上部钢结构全部完成;实景演出进出道路硬化完毕;元宝山旱河改造东侧工程完工;广场及停车场硬化完毕。

    不止如此,在全力推进中国·承德《鼎盛王朝》项目建设的同时,他们精心策划的一道道文化盛宴也在紧锣密鼓地烹制中。届时,它们将成为承德一张张靓丽的文化名片,镶嵌在紫塞大地上;它们将成为承德一个个“金字招牌”,闪耀在世界舞台中。

    “文化”一席谈高屋建瓴

    早在60多年前,毛泽东同志就曾充满豪情地预言:“随着经济建设高潮的到来,不可避免地将要出现一个文化建设的高潮,我们将以一个具有高度文化的民族出现于世界。”

    有人将“文化产业”比作“软文化”中的“硬实力”,文化与产业结合,将孵化新的文化生产方式,培育新的文化业态。而这种文化业态,往往被人认定“文化现代化”的重要参照。当前,文化对经济增长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贡献越来越大,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有助于优化产业结构,带动低碳经济、绿色经济的发展,进而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关于文化的地位和作用,人们有许多深刻的表述。我们在采访双滦区委书记刘新宇时,他把在实践中体验的“文化”归纳成五句话:文化是政治,文化是形象,文化是环境,文化是生活,文化是经济。

    文化是政治。文化不单纯是文化,它具有深刻的政治意义。对文化的态度,就是对科学发展观的态度,对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态度,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态度。抓不抓文化建设,直接关系到科学发展观的贯彻和落实,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的实现和满足,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和目标。因此,不重视文化,就是不讲政治。

    文化是形象。改革开放以来,很多地方一心一意打造文化名片、文化品牌,塑造和传播本地形象,取得了很好效果。从历史角度看,没有文化是野蛮和蒙昧,没有文化的人是自然人而不是社会人,没有文化的城市是没有开化的城市。所以,衡量一个城市是不是落后,经济是一个指标,文化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指标。因此,不重视文化,就等于不要脸面。

    文化也是环境。文化是我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活环境,是子孙后代的成长环境,也是吸引人才和资本的环境,是投资环境、旅游环境等等,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一个村庄、一个企业、一个城市,文化氛围浓厚,文明素质很高,人们就会如沐春风、心情舒畅、精神振奋,党和政府的工作也就如鱼得水。因此,不重视文化,就如同不在乎环境。

    文化还是生活。文化本来就是人的生活。人除了要满足衣食住行,还必须满足“精神的和社会的需要”。文化作为文明的生活,更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人类生活从低级到高级、从蒙昧到文明的发展过程,实际上就是生活中文化的含量不断增加、质量不断提高的过程。因此,不重视文化,就是不关心人民群众的生活。

    文化又是经济。这可以从两个角度来看:一是文化能推动经济发展。文化能使人提高素质,更新观念,开阔视野,凝聚人心,振奋精神,从而推动经济发展。所以我们不能就经济抓经济;许多地方的经验证明,文化建设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二是文化能直接创造经济效益。也就是说,文化就是经济产业;我们可以而且理应把文化列为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产业。发展文化产业,就是发展经济,就是创造经济财富。现在致力于推动发展经济的各级政府和部门,特别是经济部门,要把目光同时瞄准文化产业,不懂得重视和鼓励发展文化产业,就不能算真懂经济。

    当然,我所说的文化是政治、是形象、是环境、是生活、是经济,都不是“事实判断”,而主要是“价值判断”。

    对于一个区域来说,决定其竞争力的不仅有经济、科技等硬实力,还包括文化软实力。先进文化不仅能为区域现代化发展提供广泛的智力支持,而且能使一个区域形成独特的文化气质、浓郁的文化氛围,使一个区域的人们形成较高的文明素质、健康的生活方式、良好的精神状态,进而形成该区域特有的文化软实力,成为推动区域发展的强大动力。因此,在区域发展中,注重对文化的传承、创新甚至改造和整合是一项长期的社会投资,有助于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和氛围,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力,从而促进整个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在今后实践中,我们必须把文化发展列为事关全区建设成败的硬任务,抓紧抓实。不抓文化就像不抓经济一样不可容忍,在文化发展上无所作为与在经济发展上无所建树一样不可原谅。今后,我们要以发展为主题,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以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文化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做到这一点,我们就一定能够牢牢把握文化发展主动权,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不断增强我区文化软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刘新宇一席谈,让我们茅塞顿开。我们有理由相信,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双滦这个“文化大区”在不远的将来,一定会变成一个“文化强区”,变成承德文化高地,而且会形成强大的文化凝聚力、文化创新力、文化传播力、文化保障力和文化竞争力,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良好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舆论氛围和文化条件。

    给梦一个摇篮,才能产生梦想。

    给梦一个目标,才能让梦飞翔。

    双滦,这座青春之城,这座潜力之城,这座魅力之城,在先进文化的旗帜下,将再次迎着现代化的浪潮,搏击时代的天风海涛,绽放出更加耀眼的青春光辉,放飞更加迷人的美丽希望,创造出更加辉煌的骄人业绩!白子军 宫静宇 寇占文


编辑 关亦民 李冉

分享到微信X

用微信“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即可将网页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