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在武烈河两岸,公园小路曲径通幽,武烈河水碧波荡漾。亲水平台设计典雅,仿古护栏、护岸堤坝别具特色。傍晚,霓虹闪烁,与湖水相映,色彩斑斓。
“根据以水为魂的理念,今年我市开展了武烈河、滦河防洪及水环境整治工程,取得了较好效果”,市水务局负责人介绍说,通过整治,市区水面面积不断扩大,形成了环武烈河、滦河两岸景观带,这为我市建设国际旅游城市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整个城市越来越有灵动之气。
有水则灵。中国的传统风景画,一般都有山有水。一个城市,如果少了水,便没了灵气。所以,自古以来,人类往往择水而居,城市大都择水而立。
城邑之水,既是城市文化品位的标志,也是地域特色的象征,是一种无形的文化资源。基于此,我市在建设国际旅游城市的过程中,提出了“精致、独特、典雅、生态、宜居、宜游”的城市特质,定位于“以山为骨、以水为魂、以绿为脉、以文为蕴”的城市建设理念。
根据这个理念,我市始终抓住打造国际旅游城市和生态型山水园林宜居城市这个目标,开展了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
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涉及滦河、武烈河两条水系和市区旱河的改造,投资大,要求高。因此在建设中,必须充分尊重与避暑山庄相和谐的原则,统筹考虑防洪、景观、宜居、宜游等各种功能,为建设国际旅游城市服务。
其实,从1989年到2006年,我市投入资金近亿元,在武烈河市区段建成了六道橡胶坝,形成了6公里长、120万平方米的水面。从2007年开始,我市又集中力量,投资1.8亿元,完成了第七至第十二道橡胶坝工程,在武烈河市区段形成12公里长、240万平方米的阶梯水面。12道橡胶坝立坝蓄水后,同时依托“梯级叠水”、“碧水绕名城”的优美水景观建设了音乐喷泉、水幕投影工程。
市水务局负责人介绍说,武烈河防洪及景观建设工程规划环境设计由具有国内一流水平的同济大学风景科学研究所承担。从双峰寺水库坝址至市区南出口24公里的市区河段,被规划成了三个主题文化带,即生态休闲文化带、历史古迹文化带和现代都市文化带。
在建设中,对武烈路围栏进行了彻底的改造,拆除了原来用砖头水泥砌起的围栏,用专门设计的散发着自然气息的仿木质围栏。
沿武烈河建设了沿河景观带,河坝两侧每隔一段就会以有一个突出坝沿,伸向水面的平台。亲水平台的设立,让人能近距离感受水的灵动。
目前,武烈河12道橡胶坝23座雕塑工程和12公里沿河亮化工程已经完工。并请名家设计、建设,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雕塑艺术风景带和照明体系。
此外沿河两岸,设计建设了园林小品,栽植了各种树木,形成了沿河公园,成为人们休憩、游览的绝佳去处。
在2010年,通过实施滦河、武烈河景观打造工程,新建橡胶坝7道,使市区新增436万平方米水面和5平方公里生态湿地,水面总数达到1200万平方米,形成两条绵延60公里长的靓丽生态景观带。
“十一五”期间,全市以打造山水园林城镇和提高防洪减灾能力为目标,结合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建设,加大了以橡胶坝为主体的城镇水环境工程建设力度,投资8.14亿元,建成橡胶坝61座。截至目前,已累计建成橡胶坝76座,形成水面1092万平方米,有力地改善了城镇面貌和人居条件,城镇防洪标准大大提高。特别是承德市中心城区水环境建设和治理得到迅猛发展,武烈河、滦河、二仙居旱河市区段现已建成橡胶坝36座,形成景观水面739万平方米(包括山庄湖区63万平方米),增加滨河景观绿地30万平方米,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橡胶坝群,大大提高了历史文化名城的城市品位,为承德建设国际旅游城市和山水园林城市提供了重要支撑。
据介绍,“十二五”期间,我市还将建设市区滦河橡胶坝工程,工程完工后,滦河、武烈河将在市区形成27公里长、近800万平方米,相当于两个西湖的水面,一个双水绕城、山水相映、充满灵性和活力之城、山水之城、园林之城将展现在世人面前。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这些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将为我市这座著名的旅游城市增添灵动之气,提升城市品位,树立旅游名城的良好形象。通讯员 王鹤鸣 记者 东文
编辑 关亦民 李岩
用微信“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即可将网页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