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改造传统工业——看淄博如何实现科学发展(上篇)
2010-05-27   23时30分 浏览次数:

    淄博市结合该市工业实际,通过抓技术改造、抓自主创新、抓品牌打造、抓节能降耗等手段推动传统企业产品升级换代。从2004年起就推出了“双百工程”,以百强企业和百个项目为重点,引导企业向产业高端突进。

    调整结构:传统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山东齐鲁机械制造公司的车间内是一片忙碌的场景。以前,齐鲁机械只具备生产中薄板化工设备的单一生产能力。随着重型加工项目的投入使用,企业生产经营的中心已开始转向中厚板的重型化工设备上,订单也越来越多。

    这只是山东齐鲁机械制造公司产业结构调整的第一步。该公司现在正进行锻压旋压扩能项目建设,今年就能投入生产。随着企业结构调整的加速,山东齐鲁机械制造公司已经具备了行业内高端的生产能力。

    不仅是这家企业正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淄博更多的传统企业都在进行着自身的升级改造。

    以前淄博和全国许多老工业基地一样遭遇过困局。淄博辩证看待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坚持把结构调整作为发展的主线,科学谋划,分类施治,初步解决了老工业城市产业发展问题,走出一条具有淄博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用高新技术提升传统产业,推动传统产业走向产业链高端,是淄博市推动产业升级的一个成功经验。

    碳酸钙是再常见不过的传统产业,淄博嘉泽公司通过采用新技术优化工艺流程,让这个烧了几千年石灰石的“高耗能、低附加值”传统产业摇身一变成为医药、食品等高端市场的“宠儿”。在淄博嘉泽公司建设的纳米碳酸钙生产现场,不仅看不见传统生产方式产生的滚滚浓烟和漫天粉尘,产品价格还比普通碳酸钙高出几十倍,利税更是提高了上百倍。

    加强自主创新,是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又一途径。

    金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百年企业,我国第一块平板玻璃就诞生在这里。这些年,金晶集团坚持实施“小调大、大调优、优调特”战略,不断加大项目引进和自主创新力度。仅在2009年就投资近10亿元先后实施了吸热玻璃改造、太阳能专用玻璃改造等六大项目。这些项目建成后使金晶集团拥有了中空玻璃、吸热玻璃、防紫外线玻璃和太阳能玻璃等多种具有特殊应用价值的功能玻璃,产品远销欧美十几个国家。最近,金晶集团被科技部批准为全国惟一的国家火炬计划功能玻璃特色产业基地。

    “只有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堵死高能耗高污染企业后路,才能促进产业优化升级。”淄博市发展改革委负责同志说。为提升产业层次,淄博2008年完成工业企业技术改造投入392.38亿元,同比增长20.3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装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的占58%。在2009年,淄博市又提出在5年内投入1500亿元,大力引进先进工艺和设备,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配套能力,将材料、机电、冶金、纺织等传统产业“更新、改造、提升一遍”。

    2008年,淄博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316.78亿元;工业销售收入达到5700亿元。植根于老工业基地的深厚土壤,淄博市石油化工、轻工、建材、陶瓷、冶金机械等五大传统产业焕发出勃勃生机。

    【对标启示】

    在淄博市看来,没有落后的产业,只有落后的工艺和标准,粗放的发展方式不能归咎于偏重的产业结构。只有用高新技术提升传统产业,才能推动传统产业走向产业链高端。他们推动产业升级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学习。

    相比之下,我市创新能力不强形成的制约还比较明显,主导产业中具有核心技术的企业不多,企业拥有核心技术的产品更少,缺乏市场竞争力,发展方式粗放,附加值低,没有形成纵深的产业链,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难以形成优势。我市已认识到推动产业升级的重要性,正在把着力点放在中央支持的领域,放在战略性新兴产业,放在有利于产业优化升级的项目上,集中所有力量,调动所有资源,狠抓谋划,强化实施,着力培育新增长点,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发展新材料:为产业打造新的支撑点

    在淄博硅苑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记者见到琳琅满目的新异产品:乳白色的全陶瓷刀,硬度是钢铁的60倍;氧化锆增韧氧化铝陶瓷,比传统产品耐磨性提高30倍;此外,高速脱水板、防弹陶瓷片等,各种高科技陶瓷材料令人眼花缭乱。

    淄博不仅生产高科技陶瓷材料,还生产纳米硅酸钙、新型工程塑料、特种合成纤维等一大批新材料。在2008年,淄博市新材料产业产值达1035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20%,年均增长30%以上。淄博,已经由一个昔日的老工业基地正加速变身为新材料名都。

    在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同时,加快技术创新、着力培育发展新材料产业是淄博为构筑新世纪的竞争优势而作出的重大决策。

    早在2002年,淄博就被科技部列为综合性国家新材料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基地。以此为契机,淄博把加快新材料产业的创新和发展作为推动经济快速持续增长的战略性措施。制定了《淄博市国家新材料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基地发展规划》,确立了自主创新与引进吸收相结合,全面实施“7123”工程的发展目标,即重点抓7个领域、100项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培育20个重点企业、实现300亿元产值。

    为了实现发展规划的目标,淄博连续举办了7届新材料技术论坛。7届新材料技术论坛共推介科技项目37000多个,其中3507个在淄博落地生根。此外,淄博还研究制定了大力发展以新材料产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扶持政策,使新材料领域的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项目,全面享受一系列优惠政策。建立专项扶持资金,用于项目的贷款贴息和股权投资,地方留成的税收实行财政返还补助,减免行政事业性收费。创建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加强与中科院、中国工程院、各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技术合作与联合,不断为新材料产业和基地引进一流的新成果、大项目。

    新材料产业已成为淄博市的核心竞争力所在。淄博市无机非金属材料优势明显;有机高分子材料产业居国内重要地位;金属材料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复合材料产业已形成规模;纳米材料产业开始起步。现在,淄博拥有新材料产业高新技术710个种类,拥有自主知识产权1258项,200多种新材料产品市场占有率居全国第一。仅2008年,淄博新材料产业产值就已经达到1035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20%,占全市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的58%。2009年,淄博市新材料产业产值更是达到1500亿元。

    【对标启示】

    淄博着力培育发展新材料产业,不断使产业向产业链的更高端发展,使新材料产业成为该市的核心竞争力所在。

    和淄博相比,我市还存在资源依赖性强的现象,发展主要依赖资源型行业,资源依赖程度高,市场风险大,整体经济随产品价格变化而波动。为改变这种现状,我市正在加快钒钛制品基地建设,推进深加工项目建设,推动钒钛产业链条向高端延伸。借助被科技部认定为“国家级钒钛新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的契机,加快整合、改造、提升和延伸步伐,进一步提高钒钛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水平,加大钒钛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研发力度,加快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化步伐,力争将承德钒钛制品基地建设成为国际先进、国内一流、中国北方最大的钒钛制品基地。

    树立品牌:提高产业竞争能力

    博泵科技、华成泵业、双山真空泵是博山区的驰名商标企业,这3家企业带动了博山1200余家泵类、电机及其配套企业。仅2008年博山区泵业就实现总产值58亿元,占全国泵类行业的20%。因此博山区被命名为“中国泵业名城”、“国家火炬计划淄博博山泵产业基地”,这里也形成了全国屈指可数的泵类产品制造区域品牌。

    博山区3家驰名商标企业只是淄博众多名牌企业的代表。目前,淄博市拥有驰名商标34件,驰名商标总量列山东省第二。同时它还拥有山东省著名商标192件,注册商标总量达18900多件。

    实施品牌战略,依靠商标品牌带动,进一步叫响“淄博制造”。是淄博这个老工业城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快速发展的重要举措。

    近年来,淄博市一直把实施品牌战略作为实现老工业城市转型的重要抓手,通过实施品牌战略,发展品牌经济,打造大企业、大产业、大集群,有力地推动了全市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促进了老工业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在2003年淄博市就成立了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将名牌产品和驰名商标争创工作纳入各级政府的考核目标;之后又制定实施了名牌产品培育和实施商标战略“十一五规划”,在全市企业中广泛开展“夺星、创优、争百强”活动;出台《淄博市实施品牌战略奖励暂行办法》,明确规定对获得中国名牌、山东名牌的企业,由市财政分别一次性奖励100万元、5万-20万元;连年组织企业前往温州、佛山等品牌发达地区考察观摩,连续3年举办“中国·淄博商标战略高层论坛”。围绕自主创新这一推进品牌战略的核心环节,该市不仅实施各类科技发展计划项目近2000项,还规定企业用于名牌产品研发的各项费用不受比例限制,据实列入企业管理费用;对名牌产品生产企业在技术改造、技术引进、科研立项、银行贷款等方面优先安排。

    通过实施商标品牌带动战略,打造区域品牌,淄博的产业层次得以提升,产业链条逐渐拉长,探索出了一条用品牌提升产业、用产业支撑品牌的发展之路。

    淄博市淄川区依托“淄博陶瓷”地理标志商标,先后创出了皇冠陶瓷、耿瓷建陶2个驰名商标企业,强赛特陶瓷、中川陶瓷等11个山东省著名商标企业,形成了全区210家大中型陶瓷生产企业的规模优势。“淄博陶瓷”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地理标志商标,带动了淄博陶瓷产业的整体升级、技术进步和产品创新,全面提升了淄博陶瓷的品牌竞争力。目前全市陶瓷生产企业近600家,年销售收入超过400亿元。

    山东新华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在打造“中国驰名商标”,着重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实施标准化战略。截至目前,新华医疗拥有专利275件,其中发明专利18件,实用新型专利216件,外观专利41件。公司先后承担国家、省、市科技计划项目数十项,国家重点新产品14项,国家火炬计划项目6项。这些自主产品的研发,不仅给企业带来了广阔的国内市场,还打开了国际市场,产品出口到欧美、非洲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力树立起了企业的品牌形象。

    目前,淄博市已形成了泵业、陶瓷、纺织、服装、医药化工制造品牌产业集群,其中,医药、建材、纺织、泵业这4个行业的驰名商标数量占驰名商标总量的一半以上,有力推动了传统优势行业的调整振兴发展。

    【对标启示】

    淄博就是发挥了品牌的优势,努力实施品牌战略,使“国字号”品牌成为淄博经济“顶梁柱”。

    淄博的经验说明,品牌才是企业最珍贵的资产,一个成功的品牌可以带来极强的竞争力,创造高利润并带来更多成功的机会。未来的竞争是品牌的竞争,拥有市场的惟一途径就是先拥有具有市场优势的品牌。

    我市正在逐步构建“1+2+3”主次分明、梯级推进的现代产业体系。率先做大休闲旅游战略支撑产业,持续做强钒钛制品、现代农业两大基础支撑产业,积极培育清洁能源、装备制造、新型材料三大后续支柱产业。只要坚持实施品牌战略,不断升级换代,这些产业都将成为承德的品牌,使我们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记者 志国 孙丰 颂明

编辑 关亦民 李冉

分享到微信X

用微信“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即可将网页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