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景区:打破多头管理实现资源整合
2010-06-12   00时20分 浏览次数:

    本网讯(通讯员荣权、窦茗,记者鹏玉)打破旅游产业体制壁垒,全面整合旅游资源——我市新近成立的市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景区管理委员会成功将全市景点整合为四大景区,变旅游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发挥出“1+1>2”的效果,这是我市建设国际旅游城市的有效尝试。

    承德因遍布众多历史文化遗产和独具特色的自然资源,成为闻名遐迩的旅游城市。尽管每年前来承德旅游的游客以百万计,但因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景区分别由文物、民宗、林业等部门多头管理,多年来,这些旅游资源并没有发挥其最大效能,体制的壁垒阻碍了旅游产业的跨越发展。

    6月8日,市政府副秘书长、景区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常务副主任郎俊山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说,为了打破体制壁垒,整合旅游资源,使各景区得到均衡发展,承德市经过多年的积极筹划,协调各方利益,今年5月12日,市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景区管委会正式成立。

    据介绍,新成立的景区管委会为市政府管理的事业单位,经费形式为自收自支。原由市文物局管理的避暑山庄、普陀宗乘之庙、须弥福寿之庙、安远庙、普乐寺、普佑寺及其他未对外开放的寺庙,市民宗局管理的普宁寺,市林业局管理的磬锤峰国家森林公园,人财物,经营管理权等将一并划归管委会。

    景区资源整合后,实行了景区整体经营与管理,按照同区域、相邻同质的原则,把避暑山庄作为一个景区,普陀宗乘之庙、须弥福寿之庙整合为布达拉行宫景区,普宁寺、普佑寺整合为普宁寺景区,普乐寺、安远庙、磬锤峰国家森林公园整合为磬锤峰景区。门票的价格经过省、市物价局审批,对外在销售时均以景区为单位实行一票制。

    据了解,四大景区整合时间虽不长,但已经取得了明显效果。“安远庙5月2日当天就接待游客1000多人,是往年全年的接待量。普乐寺5月份的游客接待量已经与往年全年持平。”今年,虽然受世博会影响,来承德游客数量比往年下降了20%至30%,但通过景区管委会加强管理,收入却比往年略有增长。

    目前,景区管委会以打包形式对外统一推荐承德优质旅游景点。承德在完成旅游体制改革后,下一步将在旅游机制上寻求突破。将引进战略投资者,组成旅游发展集团,在景区为游客提供游玩内容的同时,更好地提升景区服务接待水平及相关配套设施建设,从而改变承德旅游长期“白天看庙,晚上睡觉”的状况,最终实现旅游发展集团的上市。

    未来的规划值得所有人期待,但承德旅游产业因种种原因积沉下的诸多“病疾”,依然需要时间和加倍努力去一一化解。

编辑 关亦民 李冉

分享到微信X

用微信“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即可将网页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