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描绘新家园——宽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写真
2010-06-15   00时59分 浏览次数:

 

    漫步在宽城的广袤乡村,一条条整洁干净的水泥路,一幢幢正在新建的民居庭院;像城里人一样用着甘甜的自来水,做饭、浇水、洗澡都用沼气;夕阳西下,吃过晚饭的村民在村民文化广场上扭着欢快的大秧歌……这一幕幕无不折射出新农村建设给这块土地注入的生机和活力。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宽城坚持农民主体、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典型带动、逐步实施的原则,建设新民居、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素质,用妙笔绘就了一幅新农村建设的瑰丽画卷。

    强基础,建设农村新民居。兴建新民居是新农村建设的有效形式和载体。该县把新民居建设与文明生态村创建、农村危旧房改造、扶贫开发、农村安全饮水等项目相结合,按照“统筹规划、全面启动、梯次推进、分期实现”的目标,大力推进。

    为使新民居建设真正做到“一张蓝图绘到底”,做到几十年不落后,该县结合县域镇村体系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产业规划,聘请了天津大学设计院对省级新民居示范村建设进行了高标准设计。确定了以城中村、产业集聚区、物流园区周边、旅游度假区周围为重点区域,产业拉动型、商业开发型、旅游服务型和改善提高型4种建设模式。按照“点面结合”和“整体开发与逐步改造相结合”的总体思路,选取清河口、前庄等18个村作为省级示范村启动实施。

    在建设上,该县采取工业拉动、园区带动、老板推动“三力合一”的方式,民营企业较多的优势,采取政府牵线、村乡搭台、企业唱戏的方法,调动民间资本,让他们积极参与到新民居建设中来,解决新民居建设当中的资金瓶颈制约,引导和鼓励个体私营企业的老板出资建设新民居,实现村、企、农三方共赢。

    2009年新建新民居979户,新建总面积14.2万平方米。目前已有603户完成主体工程,入住451户。全县农村道路硬化达到580多公里,植树75万株,栽花种草18200平方米,建沼气池3.2万个,建垃圾点380余个,安装路灯800余盏。今年,又安排24个新民居示范村,分期分批完成新民居建设和改造任务。

    兴产业,鼓起农民钱袋子。新农村建设不仅要让农村的面貌焕然一新,更要让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

    几年来,宽城从农民根本利益出发,引进科技含量高的农业项目,并实施各种培训工程为农民创造更多就业机会,保证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925元。

    该县把项目建设作为农业产业化促农增收的重要载体,精心筛选出河北新希望农牧有限公司百万头生猪产业基地建设项目、承德栗康源食品有限公司万吨板栗深加工及配套工程建设等项目作为全县重点建设的农业产业化标志性项目,采取“企业+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辐射带动周边农民致富。 截至目前,全县农业龙头企业达到45家,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4亿元,吸纳劳动力6000人。

    为了提高广大群众的致富本领,该县实施与大中专院校对接,组织农技部门开展“科技之冬”、“科普赶集”、“科技活动周”、“科技下乡”活动,在县电视台开办“科技之光”专题节目,在有条件的乡镇建立农业信息技术网络,开展农业服务热线,采取网络查询、专家答疑等形式,及时解答农民的生产技术难题,提升农民科技水平。目前,85%以上的农户熟练掌握了两项以上的先进实用技术,拓宽了农户增收途径。

    该县还以塞外蟠龙湖和都山公园等景点为依托,在周边村庄选取典型,协调各方面创建资金集中使用,加快农家游等基础设施建设,发展集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农家乐园、垂钓于一体的农家游,全力打造建筑有满族特色、观赏有满族风情、表演有满族文艺、品尝有满族风味的满族风情文化村。截至目前,全县已发展农家游100多家。

    提素质,打造文明新乡风。“只有钱不是新农村”,“富口袋更要富脑袋”。该县在改善硬环境、鼓起钱袋子的同时,还着眼于提高农民文明素质和农村文明程度,实施先进文化引领工程和道德风尚示范工程,坚持让农民在受教育中得实惠。

    实施先进文化引领工程。该县以加快农村文化娱乐活动阵地建设作为抓手,在创建村大力实施“四个一”工程建设:即建设一所功能完善的“村民中心”、一个文化娱乐广场、一只文体活动队伍、一套文体活动设施。目前,新建、改建高标准村部26个,建村民中心18个,文化娱乐广场53个。充分发挥“村民中心”服务村民的作用,通过发展培育“文化中心户”、文化大院和业余演出队伍,发挥其在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传播科学知识、传授致富本领、倡导健康文化等方面的示范带动作用,广泛开展各种文化活动。目前为止,培树各种文化中心50余户,发展各种演出团队20余个。在庆祝自治县成立20周年文艺会演中有18拨创建村花会参加了演出。

    实施道德风尚示范工程。该县选择重点村确定一条文明示范街,在绿化、美化、环境卫生、公共秩序、文化氛围等方面发挥示范作用,通过创建活动,农村人居环境、农村面貌焕然一新;充分发挥“四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妇女禁毒会、村民恳谈会)自律组织作用,通过建立“村民道德新风录”和“村民功德榜”,广泛开展“文明村”、“道德模范”、“十星级”文明户和“好婆婆、好媳妇、好邻居”、“新女性、新家园、新形象”、“孝老爱亲好儿女”等评选活动,涌现了一批“文明村”、“科技示范户”、“五好家庭”、“孝老爱亲好儿女”的典型。形成了尊老爱幼、邻里团结、遵纪守法、遵守社会公德等良好乡风民俗,在群众中树立了“要我文明”向“我要文明”的自我约束意识的转变,形成了你文明、我文明,大家都文明的文明乡风。

李长安 朱建军 刘金劼 鲍凤华       

编辑 关亦民 王畅

分享到微信X

用微信“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即可将网页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