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13502/2010-01390 主题分类: 其他 发布机构: 市政府办公室
文件编号: 承市政办字〔2010〕164号 有  效  性: 有效
承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承德市建设国际旅游城市三年行动方案的通知
2010-08-26   15时29分 浏览次数:

各县、自治县、区人民政府,市直各部门:

承德市旅游局起草的《承德市建设国际旅游城市三年行动方案》已经市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二○一○年八月二十日

承德市建设国际旅游城市三年行动方案

(2010年——2012年)

最近,市委全会做出了《关于建设国际旅游城市的决定》。这是市委、市政府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实现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建设国际旅游城市,需要举全市之力,调动各方面力量,确定工作重点,落实责任主体,逐年抓好落实。经市政府研究,特制定建设国际旅游城市三年行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建设国际旅游城市为目标,按照《承德市建设国际旅游城市基本标准体系(2010-2020)》,全面提升城市功能,实现旅游产品、宣传营销、城市管理和旅游服务的国际化,构建以休闲旅游产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经过不懈努力,把我市建设成独具特色、世界品质,具有鲜明城市个性魅力、高品质旅游环境、较高知名度和美誉度的国际旅游城市,成为国际重要的观光休闲度假旅游城市。

(二)工作目标

近期目标:(2010—2012)。经过3年的建设,使我市的交通、城市服务、旅游产品、服务水平实现大的发展。由二级公路、高速公路、旅游专线公路构成的交通网络基本形成,开工建设高速铁路、承德旅游机场,使承德成为交通便捷的环京津旅游目的地和区域旅游集散地;建设一批休闲旅游产品,初步形成以观光游览、休闲度假、商务会展为主的多元化休闲旅游产品体系;城市旅游功能进一步完善,能够满足国内外游客需求;旅游营销体系健全,旅游管理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避暑山庄,和合承德”的旅游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明显提升。到2012年,年接待游客达到1800万人次以上,其中接待境外游客达到3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80亿元。

中期目标:(2013—2015)。旅游产品结构发生根本变化,以观光游览、休闲度假、商务会展、健康养生为主体的多元化产品体系进一步完善;城市服务设施配套、功能齐全,实现与国际接轨;旅游业实现由一季旅游为主向四季旅游、由观光游为主向观光、度假、休闲、会议旅游的转变;大旅游的格局基本形成,休闲旅游战略支撑产业地位基本确立。到2015年,年接待游客3000万人次以上,其中接待境外游客40万人次,旅游收入达到300亿元。

远期目标:(2016-2020年)。到2020年,城市现代服务功能和旅游功能趋于完善,国际化程度进一步提升;城市基础设施、旅游服务水平达到国际水准,城市品牌在国内外形成较大影响力;形成以观光、休闲、度假、会议为主体,其他旅游产品为支撑的具有国际吸引力的产品体系。到2020年,年接待游客达到6500万人次以上,其中接待境外游客90万人次,旅游收入达到800亿元。

二、工作重点

参照国内外国际旅游城市基本标准体系,结合我市实际,确定在改革管理体制、创新经营机制、完善城市功能、开发旅游特色产品、加强宣传营销、提升旅游服务和旅游好客度等6个重点领域实现突破,包括30项重点工作。

(一)加快旅游管理体制改革,推进经营机制创新

1、整合旅游资源,创新管理体制

顺应旅游业发展趋势,强化政府主导作用,改变公共旅游资源长期分散管理经营的现状,整合形成统一经营管理的大景区格局,形成全市旅游资源开发、经营管理一体化。通过整合资源,实现国际化、品牌化、市场化,实现旅游综合效益最大化。

整合市区内核心旅游资源。将避暑山庄及外庙、普宁寺和磬锤峰森林公园三处市内核心景区进行整合,统一为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风景区,打造精品景区带,形成以避暑山庄为核心的大旅游区。(责任单位:山庄外庙景区管委会、市旅游局、市文物局、市民宗局、市林业局)

整合坝上生态旅游资源。积极创造条件,逐步解决围场坝上管理体制问题。整合塞罕坝机械林场和御道口牧场旅游资源,逐步将红松洼国家自然保护区、木兰林管局整合进来,统一围场坝上景区的经营管理,打造木兰围场皇家生态休闲旅游度假区。(责任单位:围场县政府、市旅游局、塞罕坝机械林场、御道口牧场、红松洼牧场、木兰林管局)

2、培育市场主体,搞活经营机制

积极争创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建立与旅游市场相适应的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进一步完善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景区管理委员会的职责,使其成为“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世界文化遗产”唯一的管理经营主体、宣传营销主体、对外招商引资的主体。坚持以产权为纽带、以资源整合为手段,大力培育现代旅游市场主体,组建1-2家大型旅游集团,打造承德旅游旗舰。(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国资委、市旅游局、市山庄外庙景区管委会)

(二)提升城市旅游功能

3、建设立体交通网络

制定承德旅游交通建设3年规划,完成承唐、承朝、承秦高速公路建设;开工建设承赤、承围、张承高速公路;市、县(区)城区到周边3A级以上景区(点)通二级公路、到市级乡村旅游点通三级公路。(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交通运输局、相关县区政府)

开工建设京沈铁路客运专线和承德旅游支线机场,争取在2013年建成,实现通车通航。(责任单位:市发改委)

4、建设旅游客运体系

2012年全面开通连接北京、天津、石家庄、唐山、沈阳等城市的快速客运线路。(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局)

开通市区通往围场坝上、丰宁坝上、隆化温泉城、辽河源、金山岭长城、雾灵山、蟠龙湖等重点旅游景区的旅游客运专线。开通市、县(区)城区通往主要乡村旅游点的城市公交线路或旅游客运线路。(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局)

5、加快停车场建设

2011年前完成市区旅游景区停车场规划建设,恢复市内地下停车场。在重点旅游景区、市区主要商业购物街区、大型团队餐馆设立充足的旅游停车泊位。(责任单位:市规划局、市城管局、市公安交警支队、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6、加快旅游接待设施建设

引导市场开发主体投资星级饭店建设,形成高、中、低星级饭店的合理分布;2012年前开工建设3家以上五星级酒店;引进3—5家国内品牌连锁酒店;每个县区至少建成1家三星或四星级酒店;大力发展经济型酒店、乡村酒店、青年旅馆、汽车旅馆和旅游宿营地。到2012年全市旅游接待床位达到10万张。(责任单位:市规划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旅游局、各县区政府)

(三)加快旅游产品开发

依托特色资源,大力开发休闲旅游项目,不断丰富旅游产品,形成集观光、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特色鲜明、功能完备具有国际品质的休闲旅游区(带)。

7、全面实施“中疏”战略,全力打造休闲旅游核心区

加快建设皇家文化休闲旅游区。以避暑山庄为核心,形成以皇家园林艺术展示、馆藏文物展示、文化演艺、皇家御膳等内容的清代皇家文化休闲区。(责任单位:市文化局、市商务局、市山庄外庙景区管委会)

加快建设佛文化休闲旅游区。以普宁寺为中心,以周围寺庙为整体,在普宁寺广场及周边区域,开发佛文化产品、举办法会活动,拓展佛文化产业链,营造佛文化氛围,形成以佛文化为主题的旅游区,到2012年形成普乐寺—普宁寺—殊相寺佛文化休闲旅游带,其中,把普宁寺至普陀宗乘之庙间建设成佛文化步游长廊。(责任单位:山庄外庙景区管委会、双桥区政府、市规划局、市旅游局、市文化局、市民宗局)

加快建设民俗文化休闲旅游区。在碧峰门西部区域,打造集老字号店铺、满蒙风情表演、民间艺术品展示为一体的清代民俗文化休闲旅游区。(责任单位: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双桥区政府、市旅游局)

加快建设商业文化休闲旅游区。市中心区以南营子大街为中心,双滦区以滨水新城为中心,建设以商场购物、商务休闲、度假娱乐为主要功能的商业文化休闲旅游区。(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文化局、双桥区政府、双滦区政府)

确定一批社会资源国际访问点。从居民社区、中小学校、幼儿园、老街老巷、老宅老院、机关、企业中筛选并包装建设首批10个国际游客访问点,2011年向国外游客推出。(责任单位:市旅游局、市规划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8、大力发展县域旅游,构建以市区为中心,辐射各县区的休闲旅游网络

围场、丰宁坝上以建设创建国家级生态旅游度假区为目标。积极开发滑雪、狩猎、高尔夫、露营探险、山地休闲等特色休闲旅游产品,把承德坝上打造成国际知名、全国最优、华北最大的生态旅游目的地。(责任单位:市旅游局、围场县政府、丰宁县政府)

开发温泉、山地等特色休闲旅游产品,建设隆化七家-茅荆坝温泉度假旅游区、丰宁洪汤寺温泉度假区、围场山湾子温泉度假区、兴隆塞外山水休闲旅游度假区。(责任单位:隆化县政府、兴隆县政府、丰宁县政府、市规划局)

开发文化、生态旅游产品,建设平泉辽河源契丹文化休闲旅游区,宽城塞外蟠龙湖休闲旅游会议区和生态休闲度假区、承德县生态农业观光休闲旅游区。(责任单位:平泉县政府、宽城县政府、承德县政府、市旅游局)

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在景区周边、县城周围、公路沿线组织实施乡村旅游“百村千户万床”工程,到2010年底县区新增床位10000张。(责任单位:市旅游局、市农工委、各县区政府)

9、推进文化演艺专项产品开发

大力发展文化演艺,建设承德大型文艺演艺场所,承接国内外专业比赛、表演等活动。

鼎盛王朝文化产业园区项目(一期)2011年投入使用;提升《紫塞风华》、《四海普宁》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围场、丰宁坝上各排演一台反映当地文化和民俗的大型演艺节目。(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局、市山庄外庙景区管委会、双滦区政府、围场县政府、丰宁县政府)

推进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转化为旅游文化产品,建设承德民俗民间艺术演艺平台。(责任单位:市文化局、市旅游局)

10、推出“美食承德”专项旅游产品

挖掘承德皇家和山、野、土、特资源,培育一批“名店”和“老字号”,挖掘整理宫廷系列、满族系列、蒙古族等地方特色小吃。在碧峰门、北兴隆街、潘家沟等重点区域规划建设风味小吃街,打造承德地方小吃美食区,推出“美食承德之旅”。(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旅游局、市餐饮协会)

出台优惠政策吸引国外菜系、餐馆、西餐厅落户承德。(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工商局)

11、开发宗教文化旅游

丰富普宁寺、普陀宗乘之庙、须弥福寿之庙、普乐寺宗教文化活动,打造“佛教福地”品牌,推出“皇家朝觐之旅”。加强与西藏各大寺庙文化艺术交流,每年至少举办一次大型交流活动。(责任单位:市山庄外庙景区管委会、市旅游局、市民宗局)。

加强对魁星楼、武庙和城隍庙等道教活动场所的开发,开展道教文化游。(责任单位:市旅游局等单位)

12、推出体育旅游专项产品

加快建设国家和省级专项体育训练基地,完成奥林匹克中心建设,加强与国际、国家和省体育竞技管理部门的联系,承办国内外各级各类体育赛事,每年至少有一次大型国内体育活动。(责任单位:市体育局)

与我市皇家狩猎文化相结合,筹办射击、射箭、马术、高尔夫、自行车越野项目、草原马拉松、攀岩等各类特色体育赛事或体育运动项目。(责任单位:市体育局、各县区政府)

13、推进旅游商品开发和销售

加强与国内外的创意企业的联系,引进有实力的旅游纪念品研发生产企业,加快开发具有承德特色的旅游纪念品。积极培育剪纸、布糊画、玻璃器皿等地方知名旅游纪念品品牌。规划和建设承德旅游纪念品大型卖场,2012年前改扩建狮子沟旅游纪念品综合商场,建成碧峰门西区旅游纪念品市场。(责任单位:市规划局、市商务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旅游局)

推动承德露露、华富玻璃器皿厂、承钢、乾隆醉酒业、避暑山庄酒业等工业项目与旅游业的结合,积极发展工业旅游。(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市旅游局)

14、大力发展节庆旅游产品

培育地方特色节庆产品,积极引进国家级或国际化的会议、体育赛事和主题节庆活动。每年至少各举办1次国家级或国际性的会议、体育赛事或节庆活动。(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文化局、市旅游局、市体育局、市贸促会)

(四)改善旅游基础设施,提升服务水平

15、加快游客咨询服务体系建设

在高速公路入市口、城区交通节点、主要景区建设旅游咨询中心,在2012年4月底前投入使用。在狮子沟建设承德游客集散中心,2012年4月底前投入使用。在承德火车站、汽车站设立旅游咨询服务中心。(责任单位:市规划局、市财政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旅游局)

建设围场旅游咨询中心、丰宁旅游咨询中心、兴隆旅游咨询中心。建设御道口旅游服务中心、塞罕坝旅游服务中心、京北第一草原旅游服务中心。(责任单位:围场县政府、丰宁县政府 、兴隆县政府、塞罕坝林场、御道口牧场、市旅游局)

以上项目2012年全部完成,初步形成由市级旅游集散中心、重点县区旅游咨询中心、景区旅游服务中心构成的网络化布局,实现资源共享和服务衔接。

16、实施道路标识牌国际化工程

实施公路指示牌、城市道路指示牌、街区指示牌与旅游景区指示一体化、双语化,相互协调、同步建设、同步使用,形成覆盖全市城乡连贯的标牌指示系统。(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局、市公安局、市城管局、市旅游局)

2011年完成国家A级旅游景区内标牌多语化建设。(责任单位:市旅游局)

17、加快城市场馆建设

承德奥体中心、承德地质博物馆2010年建成并投入使用,承德国宝博物馆2012年建成并投入使用。鼓励和支持民间团体和个人创办各类小型主题展馆、博物馆、工作室。(责任单位:市体育局、市国土局、市文物局、市文化局)

18、构建旅游车辆服务体系

建设12301旅游信息服务平台,包括燃料供应、道路导航、紧急救援、保险应急、医疗救助构成的旅游车辆服务网络,2012年投入使用。(责任单位:市旅游局、市公安局、市卫生局、移动公司、双桥区政府)

建设汽车营地。在坝上景区、旅游公路沿线、城市周边规划建设4-5个集餐饮、宾馆、购物等服务于一体的汽车营地。(责任单位:市规划局、市旅游局)

加强旅游景区客运车辆管理,推行环保低碳节能项目,到2011年底旅游景区内运行的车辆全部达到国家规定标准。(责任单位:市环保局)

19、推进城市旅游信息化建设

制定承德信息化发展规划,抓好城市信息服务体系、旅游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实现管理服务信息化。(责任单位:市工业信息产业局、市县区旅游局、移动公司、联通公司、网通公司、电信公司、各旅游企业)

编印中英文《承德旅游地图》、《承德旅游服务指南》。(责任单位:市旅游局)

新增日、韩、法三种语言的承德旅游网。积极推进承德旅游网与国内各大门户网、国外旅游信息网的链接。各星级饭店、A级景区及各县区旅游局都要建立网站,并实现相互链接。(责任单位:市旅游局)

推行行业信息化建设,建立旅游企业上网发布、采集信息和进行电子商务的工作机制。(责任单位:市旅游局、市工业和信息产业局)

20、构建游客支付便捷体系

积极推进信用卡支付工程,拓宽国际信用卡POS机刷卡网点的覆盖面,国家A级景区、星级饭店、大型商场、餐饮企业等都要推行信用卡服务。改进外币卡受理环境,增加外币兑换点,构建外币兑换服务体系。(责任单位:市金融办、中行承德支行)

21、大力实施公厕升级改造工程

根据居住人口密度和游客数量,规划新建一批生态环保型公厕,大力推进老城区临街宾馆饭店、商店卫生间免费对外开放。(责任单位: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城管局、市商务局)

22、推动服务业标准化建设

大力推行服务设施、服务窗口和旅游产品等方面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加大服务业标准化管理力度。(责任单位:市旅游局、市交通局、市质监局、市药品监督管理局、市安监局、市工商局、市物价局、市文化局、市商务局、市卫生局、各县区政府、各旅游企业)

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旅游企业和著名管理集团进驻承德,加大对国内外著名饭店管理机构引进的力度。(责任单位:市旅游局、市发改委、市商务局)

23、推动旅游服务双语化建设

成立外语译文专家审定小组,制定并发布承德外语图文标识统一标准并在标识系统建立时加以指导和把关,负责对企业双语化建设工作提供支持。(责任单位:市外办)

2010年,在10家星级酒店、10家社会餐饮企业中推行中英文菜单。到2012年,3星级以上酒店全部实行指示牌、菜单双语化。(责任单位:市工商局、市商务局、市旅游局)

从2010年起,对星级酒店、公交、出租车、大型商场、银行等窗口单位的一线员工有计划地开展英语常用口语培训;组织开展英语口语大赛。(责任单位:各相关部门)

24、实施“旅游接待设施升级工程”

制定符合国际旅游城市的经营管理标准,对全市社会旅馆、招待所、饭店、餐馆在规模、管理、卫生、环保、安全等方面全面整改、提升,对不达标企业严格执行相关法规规章。(责任单位:市工商局、市卫生局、市环保局 、市公安局、消防支队)

(五)加强旅游营销宣传

25、构建科学高效的营销体系

成立承德旅游营销策划中心,策划市场开发方案,策划组织大型节庆、会议、会展活动;有针对性的组织开展重点区域促销活动;针对国内外旅游市场开展城市品牌塑造。(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旅游局、市山庄外庙景区管理委员会)

制定宣传促销绩效评估办法,加强对旅游宣传营销活动的绩效评估,并给予相应的奖励。以奖励来承德过夜游客为重点,制定《承德市招揽游客来承旅游奖励办法》。(责任单位:市旅游局、市财政局)

26、塑造承德国际旅游城市品牌

制定并实施《承德市城市品牌推广计划》,打响承德城市旅游品牌,国内以京、津、冀市场为主,中远程以长三角和珠三角市场为重点,境外以东南亚、韩日台为主,以韩国、西欧各国市场为突破口,进行承德旅游品牌策划宣传。逐年确定重点区域,加强区域合作,不断提高和扩大品牌认知度。(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山庄外庙景区管委会、市旅游局、市广电局)

积极引进国旅、首旅、港中旅等国内百强社进入承德兴办分支机构。2011年,在台湾、韩国、德国设立旅游营销代表机构。有计划地逐年增设境外旅游营销代表机构。(责任单位:市旅游局、市山庄外庙景区管理委员会)

邀请中外作家、艺术家、摄影家等大家、名人来承德采风、度假,出版各种有关承德的中外文读物、拍摄承德风光、编创承德故事、演绎承德风土人情。(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局、市文联)

27、扩大国际交流与往来

大力发展国际友好城市交流。到2012年国际友好和往来城市达到10个以上,定期举办交流互访活动,开展更广泛的交流与合作。鼓励国际友好民间组织举办各类交流活动。(责任单位:市外办、市文化局)

28、加强区域联合

主动融入北京、天津旅游市场,建立密切沟通机制,采取举办旅游论坛、互访等形式,加强与京、津旅游界的对接与合作。(责任单位:市旅游局)

加强与京津冀辽等环渤海城市的交流与合作,联手共推“京承秦黄金旅游线路”、“京东旅游线路”等跨区域精品线路。(责任单位:市旅游局)

(六)提升素质,树立形象,打造和谐优美的国际旅游城市环境

29、营造建设国际旅游城市良好社会环境

以“我爱承德我爱家”为主题,组织开展丰富多彩、广大市民广泛参与的社会活动,让共建共享国际旅游城市的目标深入人心。不断提高广大市民的素质,增强市民的友善度、好客度,提高游客的满意度和城市品牌的知名度,使社会环境与国际旅游城市接轨。(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市广播电视局、双桥区政府、双滦区政府)

在银行、商场、市容环卫、公交、出租车等窗口服务行业开展“我是城市形象大使”等活动;在中小学校开展“我是游客的小导游”等活动;在大中专院校开展“建设国际旅游城市志愿者在行动”等活动。(责任单位:市文明办、市教育局、团市委)

在承德电视台开通旅游频道,承德交通广播电台开通承德旅游交通台,承德日报开设旅游专版、专刊。(责任单位:市广电局、承德日报社)

建立旅游安全处置、旅游投诉处理机制。建立旅游投诉24小时回复协调机制,投诉处理满意率达到100%。(责任单位:市应急办、市公安局旅游分局、市旅游局、市工商局、市物价局)

加强旅游人才培养和从业人员队伍建设。充分发挥河北旅游职业学院、河北民族师院、承德石油专科学校等在职业教育方面的优势,筹划建立承德服务业培训基地,实现旅游直接从业人员全员培训,旅游服务质量和水平与国际化标准接轨。实施人才战略,制定优惠政策,加大旅游专业人才的引进力度。(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旅游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各大专院校)

30、营造良好的城市环境

开展市容市貌综合整治。对标国际旅游城市的标准,清理各类违规经营摊点,治理城市“六乱”,统一规划城市广告牌匾,规范商业店面,搞好城市亮化、美化和净化,使中心城区面貌发生根本性改观,创造整洁、规范、舒适的城市环境。(责任单位:市城管局 、双桥区政府)

打造环境优美的生态环境。实施好绿化工程,加大植树造林力度,搞好市区绿地建设,美化、绿化城区及周边地区山体公园,彰显山区特色;加强城市排污治理力度,搞好城市污水、垃圾无害化处理。(责任单位:市林业局、市环保局、市水务局、双桥区政府)

三、实施国际化旅游城市建设的保障措施

1、加强对建设国际旅游城市的组织领导

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强化对建设国际旅游城市工作的领导力度,成立建设国际旅游城市领导小组,负责组织、指导、协调、督促、考核全市国际旅游城市建设的实施工作。定期组织召开会议,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各成员单位在领导小组的统一指导和协调下,抓好具体落实工作。

2、制定推进承德国际旅游城市建设的策略研究、政策措施和考核机制

依托驻市大专院校成立承德旅游发展研究中心,研究我市在旅游产业发展和建设国际旅游城市等相关问题。聘请国内外著名旅游专家为政府旅游策略顾问。研究制定推动旅游发展的具体措施,出台一系列吸引国内外各种会议、展览、比赛、演出等落户承德的优惠政策。制定支持扶持旅游重点项目建设的奖励办法。把建设国际旅游城市工作纳入政府工作目标考核。

3、积极落实旅游国际化发展战略的经费支持

加大对建设国际化旅游城市资金支持,市财政每年安排1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旅游市场开发、旅游重点项目补贴和推进国际化战略的专题研究、考核、奖励等。各县区可参照市里的做法,制定相关的政策,在资金、项目、土地等方面向休闲旅游产业倾斜。

4、为旅游企业提供宽松发展环境

旅游景区、旅行社、旅游饭店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各级各部门要大力支持旅游企业的发展,全面落实国家和省市的相关优惠政策,不干涉、不刁难、不影响企业合法自主经营,保护企业合法权益,维护企业经营秩序,帮助企业做大做强。

主题词:国际旅游城市 建设 三年行动方案

承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0年8月20日印

(共印260份)


分享到微信X

用微信“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即可将网页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