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记者郎宝生、马国臣)我市自确立“和合承德”为承德标识以来,和合承德形象深入人心,引来中外游客旅游观光。“十一”黄金周期间,就有140万游客涌入承德,旅游综合进账7.1亿元。旅游接待人数位列全省第三。
与往年相比,今年“十一”假日旅游高峰来得早去得晚。10月1日假日旅游第一天即迎来开门红,高峰期一直持续到10月5日。以避暑山庄为例,2日至5日每天售出门票均在9000张以上,10月2日至4日连续3天售出门票数均突破13000张。山庄宾馆、云山饭店、天宝假日大酒店、盛华大酒店等星级饭店客房平均入住率均达到95%以上,最高入住率达100%。
我市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以休闲旅游为龙头的第三产业比重比5年前提高2.4个百分点,以《康熙大典》和《帝苑梦华》两台文化“大戏”为标志,文化产业蓬勃发展。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提供税收占全部财政收入的72.6%。
承德是因民族融合而兴。真正能体现出承德文化特质的,就是“和合”文化。所以,以民族的和睦与和谐为中心,打造民族文化品牌,是我市在众多以国际旅游城市为目标的竞争对手中,所具有的独特优势。
为了彰显“和合承德”的文化底蕴,在“三年大变样”、“三年上水平”的城市建设中,中心城市“中疏、南扩、西进、北延”战略取得实质性进展。5年累计完成城建投资818亿元,城镇化率提高8个百分点。着力做大做强中心城市,确立了“四个定位”、“十二字”特质、“五区三带”格局的城市发展总体思路。改造了山庄周边棚户区和外八庙周围5个村,拆除非历史文物建筑,恢复相关的水系环境和历史风貌景观,突显了历史文化根脉,为发展旅游及公共服务腾出了空间,打造“精致、独特、典雅、生态、宜居、宜游”的国际旅游城市。
旅游业是以特色取胜的文化产业。目前,我市旅游业的三项精品工程,即以避暑山庄和外八庙为依托的皇家文化精品;以坝上森林草原为骨干的自然生态旅游精品;以佛教文化和满族风情为主题的民族风情精品。无一例外,均可用民族文化为主线串联起来,皇家文化精品是清王朝宫廷文化的典范;自然生态旅游精品以满蒙风情为特征;佛教文化更是以藏传佛教为特色。而这些文化的精髓便是“和合”文化。
今年,我市通过国内主流媒体全面扩大文化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自3月份开始,《和合承德》城市形象宣传片,一直在中央一套、北京卫视、北京交通台的黄金时段和北京火车站、机场的显著位置及人民网、新华网、中新网、国际在线、长城网、河北新闻网、承德广电网、燕山网等各大重点新闻网站旅游频道播放,日点击量高达21万次。强势的宣传引得媒体聚焦,从5月19日开始,来自全国30多家省级卫视和台湾东森电视台的数家媒体,在承德开展为期一周的“聚焦承德”电视采访,以超强规模对建设国际旅游城市进行集中拍摄。同日,来自拉美10国27名新闻记者赴滦平进行参观采风活动。大型精美画册《和合承德》出版发行,已成为承德人馈赠宾朋的佳品。
编辑 关亦民 杜森
用微信“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即可将网页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