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13502/2011-05186 | 主题分类: 其他 | 发布机构: 市政府办公室 |
文件编号: 承市政办字〔2011〕176号 | 有 效 性: 有效 |
各县、自治县、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市直各部门:
《加快推进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工作实施意见》已经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按照要求,认真贯彻执行。
二〇一一年十月二十日
加快推进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工作实施意见
为深入贯彻《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工作的实施意见》及市委十二届七次全会精神,落实“十二五”规划纲要的主要任务,引导和鼓励企业对标行业高端,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加快结构调整步伐,促进工业转型升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国家产业政策为指导、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质量效益为中心,激发创新活力,深化对标效果,切实推动我市工业上规模、上水平、上档次。围绕改善技术装备、增加产品品种、延伸产业链条、综合利用资源、扶持优势企业、壮大主导产业、培育新兴产业、推进节能减排等主要内容,强化政策措施,完善体制机制,优化发展环境,加大技术改造投入力度,促进先进技术、工艺、装备对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增强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加速新型工业化进程,实现我市工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基本原则
坚持政府引导、市场导向与企业主导相结合。突出政府引导,通过投资、减免税、财政资金扶持等手段,引领产业投资方向;立足市场需求,提高技术改造的前瞻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强化企业主体地位,激发企业技术改造的积极性。
坚持自主创新与引进消化吸收相结合。加大科技投入,建立产学研用相结合的自主创新体系,开发高端、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高效益产品,带动产品结构优化升级;鼓励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强化消化吸收再创新和集成创新。
坚持壮大优势产业与提升“短板”相结合。利用先进技术改造钒钛特色钢铁、食品、建材等传统优势产业;加快高新技术成果转化,支持先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做大做强,加快培育形成一批高新技术企业,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坚持技术改造与对标行动相结合。坚持对标先行、技改跟进、持续提高;鼓励企业对标行业高端和强势企业,找准薄弱环节和发展短板,大力实施技术改造,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坚持突出重点与全面推进相结合。依托重点产业、企业、产品、工艺装备,实施技术改造,完善产品和产业链条,提升质量和效益;鼓励和支持各类企业全面、系统地实施和加强技术改造,提高综合效益。?
坚持扩大技术改造投资与结构调整相结合。扩大技术改造投资规模,通过增量带动存量优化。鼓励企业向集聚化、集团化、集约化、特色化、精品化方向发展。
坚持深度发掘资源潜力与有效保护环境相结合。抓住我市成为全国首批工业固废综合利用基地建设试点地区的机遇,深度发掘资源潜力,积极推广先进适用技术,不断研发新技术,延伸产业链条,探索保障发展与破解资源环境压力的有效途径。
(三)总体目标
“十二五”期间,全市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年均增长30%以上,占全市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大幅度提升。每年滚动实施市重点技术改造项目100项以上,努力实现“四提高一优化”技术改造目标。重点加大对市级企业技术改造的扶持力度,努力培植壮大财源。
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研发投入应达到当年销售收入的1%以上,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应高于1.5%,拥有国家级和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企业应高于3%,高新技术企业应高于5%。争取国家级、省级、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分别增加到2家、30家、30家以上。重要领域和重点行业的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的开发和推广应用取得较大突破。
提高技术装备水平。重点企业技术装备普遍得到升级改造,居当时国内先进水平的比重达到70%以上,其中国际先进水平的比重达到30%以上。
提高技术进步贡献率。全市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对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力争提高到50%以上,工业增加值率增加到29%。
提高节能减排水平。落后生产能力逐步淘汰,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工业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工业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量、二氧化硫排放量、氮氧化合物排放量、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等指标均达到省要求。全国工业固废综合利用基地建设取得明显效果。优化产业结构。“短板”明显提升,结构优化步伐加快,到2015年,装备制造、食品医药、建材、清洁能源、电子信息、新材料等产业占比合计提高到45%左右;传统产业的技术层次和产品附加值明显提升,产业链条进一步完善,到2015年,全市70%以上含钒钢材转化为钢延产品;产业集中度不断提高,到2015年,超10亿元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由61.9%提高到70%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同期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逐年增加,企业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到2015年全市装备制造业占比由3%提高到10%左右;通过对标高端和技术改造,培育具备条件的企业上市,拓宽融资渠道,全面提升企业整体水平,争取每年推出1家上市企业。
二、工业企业技术改造重点
建立并完善包括重点产业、企业、产品、技术在内的对标指标体系;因企制宜地推广先进技术、工艺、装备,壮大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努力创造条件,培育适合承德发展的其他产业;扶持一批龙头企业,研发一批新技术,开发一批新产品,延伸与完善若干产业链条。
钒钛特色钢铁。推动设备水平的不断提升,支持资源的综合利用和产业链条的延伸,支持钢材深加工,推动产品特色化、精品化。支持发展含钒高强度建筑用钢、轻重结构钢、高端板带材、含钛合金钢和汽车造船用钢,加快建设国家钒钛制品基地,加快开发高强焊管、汽车传动轴等一批钢延产品,促进钢铁产品转型升级。
装备制造。支持输送装备,风电、光伏、地热、生物质等新能源装备,石油装备,节能环保装备以及汽车零部件的提质增效改造。鼓励信息化和智能化技术的应用,支持借助微合金钢优势和现有产业基础,开发新产品,丰富产品种类;支持输送装备、汽车零部件等领域关键技术研发和突破,提升协调配套、系统集成能力。加快形成整机带动能力强的产业集群。
食品。加大行业开放整合力度,鼓励引进新技术,研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打造新品牌,形成一批大型食品饮料集团。扶持发展营养、安全、方便、功能化和多样化的产品,支持优势产品提质扩能。提升白酒、饮料、肉食加工、方便食品、乳制品等优势行业产品质量检测能力。加快应用新型清洁生产和综合利用技术,发展循环经济。
建材。加快技术装备改造升级步伐,淘汰落后生产工艺。积极推进全国工业固废综合利用基地试点地区建设,大力引导和支持企业利用尾矿、工业废渣、废气生产建材产品。支持发展新型墙体材料、加气混凝土,新型保温、隔音、阻燃材料等产品,鼓励发展尾矿砂制备微晶玻璃、陶瓷等新产品以及窑气砖等“废废结合”的产品。
医药。支持中药现代化、生物医药规模化和药品生产质量保证体系化。充分发挥我市中医药的特色与优势,构筑技术创新体系,突破一批中药研发和核心关键技术,开发一批新的具有市场竞争优势的现代中药产品。实施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化升级改造。鼓励企业上设备、上手段,提高加工深度和药品的安全性、稳定性,提升产品附加值。
电子信息。支持智能化仪器仪表、太阳能光伏、信息通信、半导体照明、新型电子元器件等行业提升创新能力、扩大产品规模、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继续推进中国北方智能化仪器仪表基地建设及我市仪器仪表企业与国内、国际高端企业的合作。加快智能化仪器仪表产品、软件产品与传统优势产业结合,提高对接配套能力和产品的成套化、规模化。
新材料。支持加大新材料研发力度,加快发展钒钛合金、高纯钼金属、原镁、压铸镁合金、镁合金板材、铅锌、铂钯族材料、氟材料、金银基焊料等新材料,提高深加工能力,延长产业链条。实现由基础材料向复合材料、初级制品向高端产品的转化,加快储能电池研发生产基地建设。
三、加快推进技改项目
重点实施八大技术改造专项和百项技术改造工程,深化和拓展对标行动,以项目建设推动产业结构优化、转型升级发展。
(一)创新能力提高专项。支持各类企业技术中心等研发机构建设,促进创新成果产业化。支持企业针对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的联合研发和产业化。支持企业开展重大技术装备首台(套)攻关与产业化。鼓励企业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备,强化消化吸收再创新和集成创新,提高工艺技术装备水平。每年实施10项创新能力提高技术改造项目。
(二)“两化”深度融合专项。围绕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在企业研发设计、生产过程、企业管理、电子商务和物流信息化、信息化综合集成等方面开展“两化”深度融合,构建网络化、协同化工业研发设计体系,推动生产装备数字化、生产过程智能化和企业管理网络化。支持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鼓励有条件的企事业单位建设两化融合促进中心。每年实施10项以上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项目。
(三)重点企业壮大专项。围绕重点行业,支持一批主业突出、技术先进、核心竞争力强的企业实施技术改造,支持其主导产品做大做强、主导产品配套的关键件提升工艺技术水平。每年实施15项以上重点企业主导产品及关键配套件升级改造项目。
(四)产业聚集升级专项。鼓励工业聚集区、开发区、工业园区主动承接产业、资金、技术转移,重点发展主导产业,带动上下游产业,促进产业链条延伸与完善,形成产业集群。鼓励企业实施异地搬迁改造、兼并重组淘汰落后产能、扩大产业规模、提升发展水平,提高产业集中度。每年实施10项产业聚集升级技术改造项目。
(五)产品结构优化专项。围绕钒钛特色钢铁、装备制造、食品、建材、医药、电子信息、新材料等行业,改进工艺、增加品种、提升质量、提高附加值和效益;培育一批名牌产品、优质产品、高附加值产品,促其提质扩能。每年实施30项产品结构优化升级技术改造项目。
(六)节能减排增效专项。在钒钛特色钢铁、食品、建材、医药等行业,组织开展节能、节水、环保技术改造,推广节能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装备、新产品,支持大宗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和二次资源回收利用。推广清洁生产技术,支持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建设,发展循环经济。每年实施10项节能减排技术改造和淘汰落后技术改造项目。
(七)安全生产提升专项。完善矿山冶金等行业高危作业现场监测监控报警、自动化控制及安全连锁保护装置等安全技术措施,改善安全环境和管理手段,提升本质安全水平。积极推动食品质量安全检测能力建设,推动企业产品检测装备自主化,保障食品质量安全。每年实施5项安全生产技术改造项目和食品企业产品质量检测技术改造项目。
(八)尾矿资源综合利用专项。围绕全国工业固废综合利用基地试点地区建设,支持尾矿综合利用新工艺、新技术、新产品和新装备产业化,推动成熟适用技术的推广、基地服务平台及管理体系建设,探索尾矿资源综合利用新途径,提高尾矿综合利用能力和水平,推进基地建设。每年实施10项资源综合利用技术改造项目。
四、进一步强化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市政府成立由市长任组长,常务副市长、分管副市长任副组长,市直有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市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推进全市技术改造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各县(区)政府也要建立相应机构,加强对技术改造工作的领导。
(二)建立管理体系。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研究制定《承德市重点技术改造项目管理办法》,每年发布《重点产业技术改造投资导向目录》,明确当年技术改造投资重点,加强项目管理工作。各级各有关部门要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投资政策和行业准入条件,严格技术改造项目核准备案管理,严格项目节能评估审查。简化工业企业技术改造项目核准备案手续,除须由国家、省、市审批外,权限一律下放到各县。统计部门要完善技术改造统计监测制度,强化投资动态监测分析和预测预警。
(三)超前谋划项目。要以国家产业政策为依据,加快制定未来5年全市工业企业技术改造专项规划和项目指南,进一步明确全市技术改造方向和重点,指导全市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各县区也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本辖区技术改造规划。按照“论证储备一批、改造实施一批、投产达标一批”的方式,建立市、县(区)两级工业企业技术改造项目库,超前谋划储备一批重大技术改造项目。?
(四)加大财政支持。积极争取国家、省技术改造专项资金支持。设立市、县(区)两级工业企业技术改造专项资金。市级财政2011年度安排5000万元技术改造专项资金,根据财政收入增长情况逐年适度增加,主要用于对重点技术改造项目进行支持。各县区政府单独设立不少于1000万元的技术改造专项资金,用于支持本行政区域技术改造工作。对不设立专项资金的县区,市级专项资金不予支持。市、县(区)两级技术改造专项资金向对标示范企业倾斜,对不开展对标行动的企业不予支持。市财政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研究制订《承德市工业企业技术改造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承德市重点技术改造项目竣工验收管理办法》,加强对市级专项资金及省级财政激励性返还资金的管理、监督检查和绩效考核,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五)落实税收政策。落实国家财税政策,企业技术改造新购置设备的进项税从销项税额中抵扣,加速企业固定资产折旧。企业使用列入财政部财税〔2008〕48号文件目录的节能减排和安全生产等专用设备,按专用设备投资额的10%抵免企业所得税。按照国家鼓励发展的国内投资项目进口自用设备及按照合同规定随设备进口的技术及配套件、备件,除《国内投资项目不予免税的进口商品目录(2008年调整)》所列商品外,免征关税。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企业研究开发费用按150%加计扣除企业所得税。
(六)拓宽融资渠道。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与金融部门的沟通和协调,加强产业政策与信贷政策的衔接,建立重点技改项目与资金的联动机制,工信部门要定期向金融机构推荐项目,促进银企对接,引导资金向全市重点技术改造项目倾斜。市、县(区)要继续向中小企业担保机构注入资金,健全和完善中小企业贷款担保体系,管好用好资金,积极为中小企业技术改造提供信用支持。鼓励企业通过企业债券、短期融资债券、中期票据、上市、风险投资、信托等方式融资。鼓励不同所有制企业之间通过合资合作、重组、互相持股、技术入股等方式,多元化筹措技术改造资金。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以参股、获取红利等方式参与企业技术改造,鼓励以第三方技术改造服务的方式参与节能减排、节水降耗、环境保护、资源综合利用等技术改造项目建设。积极利用外资进行技术改造。
(七)保障建设用地。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对技术改造项目实施土地倾斜政策,优先保证纳入国家和省、市重点技术改造项目建设用地。在确定土地使用权出让底价时,可按不低于所在地土地等别相对应《全国工业用地出让最低价标准》的标准执行。对符合规划、不改变土地用途,利用自有土地进行技术改造、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增加容积率的,不再增收土地价款。采用厂房加层、翻建等多种措施盘活存量工业用地实施技术改造项目的,地方政府要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
(八)开辟环评绿色通道。各级环境保护部门要建立和完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评估、行政审批责任制,开辟技术改造项目环评审批“绿色通道”,简化审批程序,加快审批速度,确保在承诺时限内完成审批。对需经国家、省审批、核准的项目,市直有关部门要加强与省有关厅局的沟通汇报,跟踪落实,争取项目尽快开工建设。
(九)健全决策机制。成立市工业企业技术改造专家咨询委员会,为科学决策、项目实施提供咨询服务。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中介评估咨询机构的作用,为企业实施技术改造提供技术、管理、信息等服务。加强对使用技术改造专项资金项目的咨询论证、评估、绩效评价,确保资金使用科学合理。
(十)营造发展环境。各级政府及市直有关部门要积极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各部门要立足各自职能,加大对项目建设涉及的审批、资金、用地等事项的支持力度,密切协作、齐抓共管;积极支持、引导企业充分利用各级各类专项资金开展技术改造工作,形成推动企业技术改造的强大合力。充分发挥各类新闻媒体的作用,大力宣传加强技术改造的重要意义和支持企业技术改造的政策措施及技术改造的先进典型、发展成效,营造全社会重视、关心、支持、参与技术改造的浓厚氛围。引导各类企业加强技术改造,提升全市技术改造水平。
(十一)实行目标考核。市政府对各县区技术改造工作进行重点专项评估;坚持“一月一通报,半年一调度,一年一考核,全年大排队”。评估考核结果纳入干部绩效考核,对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制订《承德市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工作考核管理办法》,建立目标考核体系,作为评估考核依据。各县区也要建立健全评估考核机制。
主题词: 技改 工作 实施意见 通知
承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1年10月20日印
(共印200份)
用微信“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即可将网页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