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的“一核两带四个增长极”战略重点,兴隆作为具有发展休闲旅游产业得天独厚的优势。近年来,该县坚持把休闲旅游产业作为事关长远发展的战略支撑产业,高水平编制规划,运用市场手段整合全县旅游资源,加快构建宾馆酒店、娱乐项目、商品购物、文化消费、交通网络、综合服务、乡村民俗、精品线路八大产品体系,全面提高休闲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今年,全县年入境游客突破3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超过1.2亿元,兴隆已成为环京津旅游线上的重要节点。
思路一变天地宽
兴隆山高林密,地质奇特,水源丰沛,气候怡然,可用“峰、林、水、洞、天”概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雾灵山,被称为“京东第一峰”;全县林地面积达433万亩,森林覆盖率达64.76%,为华北之冠;境内分布柳河、洒河、上潮河、清水河等九条大小河流及众多支流,年径流量1.6亿立方米,是京津的天然生态屏障和重要的水源涵养保护区;兴隆溶洞内有各种景观61种,其中世界级景观8种,国家级景观8种,是碳酸钙矿物沉积结晶的博物馆;国家最大的天文观测站——中科院国家天文台观测站位于兴隆境内,直径4米的LMST望远镜为亚洲最大光学望远镜。同时,兴隆还有良好的避暑资源,夏季平均气温比京津地区低8度左右,气候湿润,凉爽清新,夏无酷暑,四季分明,适宜避暑休闲,被誉为“京畿凉岛”和“天然氧吧”。
兴隆特色果品资源丰富。全县果品产量达到35.8万吨,其中山楂、板栗产量高居全国县级第一,年加工果品10万吨,是我国北方最大的山楂食品加工基地。同时,兴隆还是千里无人区的核心地带,拥有众多抗日遗址,是对群众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在地理位置上,兴隆位于北京、天津、唐山、承德四城市的结合部,距离京、津、唐、承均在两小时车程之内,区位优势明显。
独特的资源、区位优势给兴隆旅游业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改革开放以来,经过多年的发展变迁,兴隆旅游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得到了长足发展,但在发展过程中兴隆人却渐渐发现,游客们来去匆匆,消费有限,自己是半年热闹半年闲,有的景区和度假村算总账是白忙活。再看与兴隆一墙之隔的平谷、密云、蓟县的旅游却红红火火,经久不衰,仅天津蓟县的一个常州村一年就接待游客20多万人次,周边几个区县每年游客都在数百万人以上,北京平谷办一个“桃花节”就能引得周边几百万人蜂拥而至!
兴隆人再也坐不住了。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县领导们相继带队考察学习,通过比对渐渐找出了症结所在:兴隆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普遍滞后,接待服务水平低,对外宣传推介不够,旅游资源和旅游市场都存在“打散锤”的现象,缺少整合和深度开发……所有这些都成为制约兴隆旅游产业发展的一道道“门坎”。为此,县委、县政府确立了建设“环京津生态休闲旅游强县”的旅游产业发展目标,全力打造以“生态、宜居、宜游”为特质的休闲旅游城市,全县旅游业正在输入全新的思想和活力。
转中壮大特色显
为改变旅游开发“小、散、乱”的状况,兴隆县把旅游规划作为产业发展的灵魂,坚持先规划后建设的思路,制定出台了《兴隆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在全县规划了旅游度假、休闲游憩、科普考察、风景名胜、画廊观光、水上游乐和综合服务七大旅游功能区。为破解旅游交通瓶颈制约,该县坚持旅游景点开发到哪里,旅游公路就修到哪里。在财力紧张的情况下,投资3亿元,修建旅游公路86公里,县内雾灵山、六里坪、奇石谷等旅游景点公路实现了直通,全县旅游公路畅通化得以初步实现。在景区建设上,先后投资2.5亿元,建成星级宾馆、度假村15家,接待总床位达到4000张,旅游运输车近百辆,“吃、住、行、游、购、娱”等整体服务功能显著增强。
在抓好硬件建设的同时,该县力求突出重点,彰显特色,丰富休闲旅游内涵,在“休而不闲、休而不散、休而不单”上做文章。先后建成了10个百亩果品采摘园,50个垂钓园,500个休闲农家院,让游客在欣赏自然风光的同时,主动参与体验乡村田园生活的乐趣。在抓好重点景区建设的同时,各乡镇也结合自身实际,积极谋划休闲旅游产业发展,先后签约了总投资达340多亿元的将军国际健康城、北大青鸟3G产业园、国际山地体育休闲公园等10大高端休闲旅游项目,新建了潮河源、横河源、黄石岩、双石井、青松岭等一大批特色鲜明的景区,其中黄石岩景区和双石井“十里画廊”景区被中央美院确定为“美术写生基地”,青松岭景区因其山势险要、风光优美成为天津自驾车旅游爱好者的“首选地”。依托这些景点,该县重点推出了春季踏青寻花游、探险游、徒步长城游、天文科普游、自驾车游、狩猎游、民俗游等十几条旅游线路。其中“兴隆精品景区三日游”、“百里画廊”、“天地奇观”三条旅游线路成为环京津地区旅游的亮点。通过多年的建设,一个覆盖方圆几十公里,涵盖十几家景区的特色鲜明、精品突出的生态休闲旅游产业集群已初步形成。
生态经济谱新篇
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为兴隆县旅游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然而,品牌效应的发挥也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一环。为进一步扩大兴隆旅游的知名度,打响兴隆生态旅游品牌,兴隆县坚持把宣传促销工作作为旅游业发展的催化剂,全方位、多层面加大旅游宣传推介力度,连续举办了两届“雾灵山水、龙脉兴隆”消夏旅游节,与密云、平谷、蓟县、遵化等周边市县签订了旅游产业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与京、津、唐、承旅游咨询服务机构、旅行社等旅游中介组织联手,共同宣传促销,让更多的外地人了解了兴隆。
同时,他们树立“大旅游、大产业”的发展理念,将旅游产业的发展与其他产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努力实现产业发展的良性互动,相互促进。在旅游商品开发上,该县依托丰富的资源,先后开发出山楂、核桃、栗仁等特色旅游食品和盆景、根雕、奇石等旅游纪念品,通过确定品种、改进包装、组织客源、规范管理、统一形象等措施,逐步建立具有浓郁县域特色的旅游纪念品开发、生产和销售体系。
借助生态旅游业的发展,许多老百姓也从传统农业生产中解放出来,开办家庭餐馆和旅馆,发展特色农家游。县委、县政府因势利导,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使全县乡村旅游得到迅猛发展。北水泉乡大安峪村是该县发展乡村旅游较早的村,该村村民魏立杰看到了农家游的巨大商机,投资100多万元建了一处拥有100多张床位的农家旅馆,安装了电脑,并在北京设立办事处,实现了网上订床,年营业收入近200万元。农家游生意的火爆也极大地拉动了该村其他产业的发展,景区内商业摊点纷纷建立,过去价格低廉甚至无人问津的水果、粗粮、柴鸡蛋等土特商品开始热销,其中柴鸡蛋的价格涨到了10多元,部分村民还购置了汽车、马匹、滑竿等工具,搞起了旅游客运和特色旅游交通项目,生意十分红火,老百姓从中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现在,全县旅游农家院发展到500多家,农家旅游直接或间接从业人员3万多人,实现旅游收入2000多万元。住农家院,吃农家饭、干农家活已成为京津游客来兴旅游的“时尚”追求。
与过去比,兴隆旅游业发展成绩喜人,但兴隆县的决策者们清醒地认识到,兴隆县生态旅游业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一核两带四个增长极”战略重点,为加快全市国际休闲旅游基地建设,一些与构建休闲旅游产业的配套措施正抓紧实施:途经兴隆的张唐铁路建设顺利推进,与北京相连接的密兴线二级路改造工程年内完工,与津蓟高速相接的津兴二级路前期工作正在实施,积极加强与周边区县的区域联合,打造冀东黄金旅游精品线路……兴隆的生态休闲旅游产业正蓄势待发,站在新的起点上向着更高的目标阔步迈进。
李呈祥 孟庆华
编辑 关亦民 李岩
用微信“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即可将网页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