滦平:民营经济发展驶入快车道
2011-12-10   22时38分 浏览次数:

    本网讯(褚彦国、陈晓磊)民营经济作为推动滦平县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在经历了跨越式的发展和裂变后,如今已经成为县域经济发展中的新亮点,经济改革与发展的活力源。

    回望过去,展望未来,民营经济洋溢出发展的热情和活力。一组“飞扬”的数字为滦平民营经济的跨越成长和裂变发展提供了生动的注脚:全县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67.2亿元,同比增长69.43%;民营经济上缴税金达13.1亿元,同比增长59.26%,较历年同期增收最多、增幅最大;个体工商户上缴税金9854万元,同比增长85.33%;民营经济实现税金占全县税收的79.4%。

    民营经济发展,既要“虎踞龙盘”,也要“千军万马”。滦平县在这一思想的指引下,为发展民营经济唱响了一台精彩纷呈、特色鲜明的大戏。

    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成立行政服务中心“一站式”服务机构,为民营企业提供高效的服务,并设立了民企投诉受理机构,积极维护民营企业的合法权益,优化了该县的投资环境。此外,还建设了创业辅导基地,激发民间资本创业热情。已经入驻企业16家,吸纳人员400人,占当地就业人员比重的2.4%。并开展创业服务活动,共管理咨询850人次,信息服务960人次,技术支持680人次,法律服务100人次。在积极的引导和优质的服务下,滦平县民营经济彰显出勃勃生机,投资高潮“一浪更比一浪高”。民营企业个体工商户达18762户,新发展民营企业195家,从业人员达80342人。

    积极引进人才和技术,并通过远程教育,培养本土人才,为民营企业开展自主创新和实施名牌战略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滦平县已有1家民营企业人才培训中心,县级培训企业各类人员8223人,企业自主培训369人,企业人才高学历占比重逐渐增加,企业家轮训也正在规划制定中。在人才培养机制渐趋完善的基础上,鼓励民营企业开展自主创新,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滦平县已有新兴产业的民营企业6家,传统产业改造的民营企业5家。

    运用多种金融手段加大对民营企业融资的扶持力度。随着县级担保机构的建立,滦平县在为民营企业解决资金的问题上又迈进了一大步。设立中小企业专项资金,资金规模达500万元,占县财政收入的0.4%,预计支付方向是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融资性担保机构风险补偿金正在积极申请,拟设立500万元的风险补偿金。此外,滦平县对民营企业零成本注册、税收扶持等政策已深入落实,在各类经济扶持的基础上,滦平县的民营企业迎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春天。2011年,滦平县工业规模企业预计产值达到125亿元,同比增长25%。固定资产投资40亿元,铁精粉产量650亿吨。另外,投资6.2亿元的承德信通首承公司200万吨氧化球团、滦平唐山宇峰投资有限公司钢渣水泥、塑料建材生产加工、昊运建筑装饰材料、信燚铸造、速冻食品加工等一大批建材、重工机械、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在今年相继建成投产。

    随着民营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滦平县产业聚集雏形已经出现,产业的聚集效应浮出水面。作为滦平县环首都绿色经济圈经济发展战略中“三大经济板块”之一的红旗矿业循环经济统筹区,已经先行谋划了红旗宜居新区和金沟屯冶金工业园两大节点。其中,红旗宜居新区规划面积2平方公里,按容纳2万人口的规模打造,分两期建设。一期工程占地1183.4亩,规划了以行政管理为核心的办公区,以教育、医疗为核心的服务区和以平房、双层、多层楼房相结合的居民居住区,以及与之相配套的水、暖、电、讯、路、广场等基础设施。建筑总面积近50万平方米,5年内可供13个行政村,17个自然村的近3500户搬迁居民居住。前期实质性工作进展顺利。金沟屯冶金工业园规划面积2.85平方公里,以信通首承矿业有限公司为铁精粉深加工的龙头企业,依托部队现有的近750亩、原造纸厂近100亩、沸石粉厂近50亩,总计为900亩的存量土地,为铸造、加工等钢延产业提供有力的支撑。

编辑 关亦民 李岩

分享到微信X

用微信“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即可将网页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