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农信社发挥农村金融主力军作用
2011-05-27   23时22分 浏览次数:

    

    农信进万家 支农拓渠道

    本网讯 (记者丁国军、马立华,通讯员冯琦、东凯)为进一步了解广大客户需求,全面提升农村信用社服务水平,省农信联社承德办事处以“农信进万家”活动为重要载体和抓手,组织全辖干部员工“进农户、进基地、进企业、进社区”,给广大客户“送信用、送产品、送服务”,满足“三农”和县域多层次客户及多元化的金融服务需求。活动开展以来,全市农信社共进农户20.8万户、进基地40个、进企业660家、进社区83个,授信130多亿元,送产品18种,累计发放涉农贷款156亿元,充分发挥了农村金融主力军作用。

    去年末,承德县三家信用社主任刘克民和信贷员张林在入村走访时了解到,三家乡北沟门村的20户农户共同开发建设了食用菌种植项目,这个项目虽然前景较好,但投资较大,农户们根本无法筹集到建设项目所需款项,资金不足让这些朴实的农户陷入了困境。当得知农户的困难后,刘克民和张林深入到农户和食用菌园区调查后,及时发放贷款60万元,为这些农户解决了资金缺口问题,保证了食用菌项目顺利实施。农户们称赞:是农村信用社为我们铺平了这条致富路!这是全市农村信用社开展“农信进万家”活动的一个缩影。

    着力提高思想认识,牢牢坚持服务“三农”经营理念。省农信联社承德办事处和各县级农信联社成立了“农信进万家活动”领导小组,制定了活动实施方案,召开动员大会,对活动进行动员部署。以转变广大干部员工观念、构建活动长效机制为着力点,出台考核评比办法,先后召开督导汇报会议3次,“农信进万家”活动现场会议1次,不断将活动向纵深推进。全辖干部员工深刻理解农村信用社与客户共生存、同发展的道理,把服务“三农”、支持地方经济发展作为农村信用社履行社会责任和促进自身发展的出发点和立足点,由等客上门向主动营销、主动服务转变,延伸服务范围,拓宽客户群体,创新服务方式和服务手段,不断丰富“四进三送”内容,拓展活动的广度和深度,满足了不同客户群体的金融需求。着力加大信贷投放,巩固农村信用社支农主力军地位。全市农信社以“四进三送”为主要手段,围绕市县主导产业和农业产业化发展,不断加大信贷投放力度。特别是今年以来,为抵制通货膨胀,国家对金融机构实施核定信贷规模政策,农信社信贷投放受限,省农信联社承德办事处一方面积极向省农信联社申请增加信贷规模,另一方面下发文件,指导各县级农信联社加大不良贷款清收力度,挤出信贷规模和资金。按照向农田水利建设、春耕备耕生产和农业产业化项目及龙头企业倾斜的投放政策,及时授信、快速办理,用好用足信贷规模,使信贷支农力度不减弱,支农贷款投放不下降。有力地支持了地方经济发展。

    着力丰富金融产品,提高农村信用社支农服务水平。持续扎实开展农户小额贷款推广工作,认真摸底调查农户信用状况,逐户建立农户信用档案,合理确定信用等级和授信额度,实施批量营销授信,延伸信用评定对象,不断将信用农户评定、信用村镇创建活动向纵深推进,帮助农民脱贫致富,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创新贷款方式,积极办理下岗职工再就业、居民消费、生源地助学、新民居建设等惠及民生方面的贷款,加大信贷支农力度,实现经济社会共同发展;认真做好粮食直补、低保补助款等惠农资金代发工作,大力推行惠农“一卡通”和“一折通”,满足客户资金支付和结算的需要;大力开拓新产品、新业务,新版非税收入管理系统和代理财政零余额支付系统上线运行,代收电费、水费、取暖费业务试点运行,96369电话银行、农信银快汇业务、个人结算账户业务、学子卡等业务全面开通,支农服务手段和支农服务产品日益丰富;加快现代化金融企业建设步伐,扎实推进自助机具布放工作,大力推广发行信通卡,发展特约商户,截至4月末,累计发行信通卡68万张,发展特约商户264户,布放POS机306台,短信签约客户3万多户,开通电话银行近7万户,农村信用社的综合实力和服务水平再上新台阶。

    编辑 关亦民 杜森

分享到微信X

用微信“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即可将网页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