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精图治 加速崛起——滦平县力促民族经济和社会事业跨越发展
2011-08-11   23时16分 浏览次数:

    “十五”以来,滦平县委、县政府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提速、增效、进位”整体目标,带领全县30万勤劳淳朴的滦平人民,解放思想、真抓实干,力促全县民族经济和社会事业实现跨越发展。

    “十一五”末,全县生产总值完成87.3亿元,同比增长12%,总量是“十五”末的3倍;全部财政收入完成12.06亿元,是“十五”末的2.8倍,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3.49亿元,是“十五”末的3.5倍。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在全省位居第38位,比“十五”末前移32位。经济发展势头迅猛,城乡统筹建设科学,天蓝水清,政通人和,为全县人民交出了一份圆满的答卷。

    “十二五”期间,滦平县委、县政府将围绕“加快发展、加速转型”两大任务,大力实施“21346”(两环一城三带四区六基地)发展战略,建设红旗矿业循环经济统筹区、承德新兴产业示范区、金山岭生态文化旅游经济区三大重点经济板块,提高标准、提升形象、提振士气、转变作风,创先争优,着力打造交通便捷、环境优美、经济繁荣、社会和谐、充满生机活力的京东北宜居明星城。截至6月底,全县生产总值完成43亿元,同比增长12%;财政收入完成9.02亿元,同比增长67%;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1.1亿元,同比增长41.3%。

    工业强县书华章

    整合提升传统产业,将全县137家铁选厂整合成7大矿业集团,非金属矿山企业整合成3大矿业集团,并与科研单位合作,推广应用提钒、提磷、提钛等新工艺、新技术;与中国地质大学合作,加强矿山尾矿、废石、废渣的二次开发利用,真正把资源优势、特色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截至6月底,工业总产值和增加值分别达到68.59亿元和6.17亿元。

    建设红旗矿业循环经济统筹区。滦平县坚持把矿业经济作为当前工业的主导和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整合资源,扩大产能,延伸升级,提质增效,实现矿业经济规模化、集约化、可持续发展,启动了规划区域控制面积636平方公里,包括红旗、小营、金沟屯镇、西沟4个乡镇的“红旗矿业循环经济统筹区”,重点发展以小营、红旗为主的矿山采选循环经济产业集群,以金沟屯东部为主的钒钛钢延产业集群,以金沟屯西部为主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目前,区域总体发展规划、“金沟屯冶金工业园”建设规划以及“红旗宜居社区”建设规划编制工作全面启动实施,各项前期工作扎实推进。

    建设承德新兴产业示范区。该区域西起大屯乡路南营村,东至张百湾镇周台子村,规划区域控制面积60平方公里,主要涵盖大屯乡沿兴洲河和张百湾镇沿滦河主河道两岸14个行政村,重点引进建设太阳能新材料、新型建材以及钒钛新材料等新兴产业项目,培育专业化水平高、配套能力强、产业特色明显的新兴产业集群。目前,起步区已先期完成2100亩土地收储工作,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展开,中建材滦平新能源基地建设项目已开工建设,中阻燃新型阻燃材料等8个投资亿元以上项目具备入区条件。随着一大批新兴产业项目的入园建设,该区域将成为对接北京产业的示范,扩大招商引资的平台,加快高端产业聚集的载体,助推县域经济转型升级、跨越发展的强大“引擎”。

    农业富民谱新篇

    该县注重培育龙头企业、组织,为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牵引动力。2010年,市级以上龙头企业达到46家,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到226家,带动农户总数达到3万户,在全县初步形成了龙头企业+产业基地+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化发展模式,对全县农业产业化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今年以来,他们瞄准北京的餐桌子和菜篮子,按照肉鸡、生态有机猪、北京鸭、有机蔬菜和林果“4+1”现代农业绿色产业发展模式,撬动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杠杆,拉开了该县优势特色产业大发展的序幕,引领农业走上了现代农业规模发展的道路。到“十二五”末,肉鸡年饲养量达到4000万只,生态有机猪饲养量稳定在100万头左右,北京鸭年饲养量达到1000万只,蔬菜种植面积达到18万亩,新建特色果园100个。全县农业总产值达到85亿元。该县已被农业农村部确定为“全国农产品加工创业基地”;被省委、省政府确定为“省级蔬菜产业示范县”;被北京市确定为“首都菜篮子供应体系示范县”。

    文化产业现生机

    滦平县依托优越的交通区位、厚重的文化底蕴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建设金山岭生态文化旅游经济区。

    该区域总面积789平方公里,主要涵盖县域南部巴克什营镇、长山峪镇、涝洼乡、两间房乡、付营子两镇三乡。目前,区域总体规划基本完成,初步确定了“一核一廊、两区多点”(一核即巴克什营塞外第一镇,一廊即京承交通廊道,两区即长城文化旅游区和白草洼森林生态旅游区,多点即两间房御道行宫文化园、京北健康生态谷、石佛寺宗教文化旅游景区、偏桥生态农庄、乡村四季采摘园等多处休闲旅游项目)的总体空间布局。总投资129亿元的行宫酒店、行宫文化街、御花园、皇家农场、皇家御道、滦阳溪谷滑雪度假区、金山岭长城核心景区升级改造等12个项目已入区建设。力争经过5年的努力,将该区域建设成为环首都绿色经济圈战略中跨越发展的核心区、承德建设国际旅游城市三大精品板块中极具潜质的旅游经济区、首都世界城市和承德国际旅游城市旅游走廊上的靓丽明珠。

    城乡统筹展新颜

    滦平县以“三年大变样”活动为载体,以建设北方山水园林宜居县城为目标,累计投入资金50多亿元,实施60项重点市政工程,城市发展水平和承载能力显著提升。相继建成的污水和垃圾处理厂,城市污水和垃圾处理率分别达到80%和98%。新建20万平方米人工水面牤牛河滨河景观带,以优美的水环境为市民提供休闲场所。城区绿化面积达到197万平方米,人均绿地面积10.33平方米,“天然氧吧”入驻县城。投资5377万元,完成电力、供热、给水、燃气、雨水、污水等管道网络改造工程。

    今年,按照“建设环首都绿色经济圈中现代化中等卫星城市和承德市区域性次中心城市”的发展定位,依据县城20万人口规模,通过东西延伸、南北拓宽、中心改造提升,将城区规划控制面积由22平方公里扩大到178平方公里,全力打造山水园林宜居城市,提升城市承载力;以县城周边村、乡镇所在地、公路沿线村、景区周围村为重点,梯次推进新民居建设。计划投资3亿元启动16个省级示范村建设,使省级示范村总数达到40个,占全县行政村总数的20%。

    社会事业惠民生

    在滦平,建设投入最多的是为老百姓服务的医院、学校、养老院,投资力度最大的是服务百姓的惠民项目。该县始终把沉甸甸的民生放在心上,让人民群众分享更多发展成果。“十一五”期间,该县累计实施各类民心工程200余项,被评为全国20个“最关注民生的县区”之一。

    谈及“十二五”时期的民生工程,滦平县的决策者们有这样的共识:“民生工程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实施力度只能加大,不能减小。”今年,该县继续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让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人民。建设廉租住房50套、经济适用房100套、城镇新增就业2650人、新增各类保险扩面3100人以上……一幅幅民生蓝图令人期待。

    如今,当你驱车进入滦平县城,一条条宽阔笔直的大道、一个个优雅宜人的住宅小区、一排排郁郁葱葱的风景树木便呈现在眼前。你会惊讶地发现,一座布局合理、建筑新颖、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的新型城市在京东北加速崛起。(褚彦国 王海洋)

编辑 关亦民 刘宏韬

分享到微信X

用微信“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即可将网页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