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暑难当,气温达到摄氏30度,在太阳地上站一会也要一身汗,然而,宽城建龙集团厂部的院落里却早早挤满观众,全是来自井下一线的采矿工人和附近的村民,大家都在翘首企盼。这是记者近日随市安监局组织的“安全文艺大篷车”巡回演出团到宽城建龙公司演出时看到的感人情景。
整场演出在青年歌唱家王瑞丰的“安全公约之歌”声中开始。演出有小品、歌舞、独唱、男女声二重唱、快板、相声、诗朗诵等节目,还有与观众现场互动的安全生产知识问答环节。特别是,当演员朗诵起由市安委会领导亲自主持编写的48字“市民安全公约”时,台上、台下形成一个和音,共80分钟的演出达到高潮。
记者置身现场看到,市、县、镇领导和建龙集团负责人始终齐刷刷坐在第一排,400多名工人们任汗水淌下脸颊仍沉浸在演出之中,后排挤满扶老携幼的村民,看到动情处,有人眼里还噙满泪花。
据市安监局监察支队支队长刘树华介绍,由市安委会、市安监局组织的以“安全责任,重在落实”为主题的安全文艺大篷车巡回演出从7月20日至8月21日,共在全市安排演出55场,首场就定在宽城。到目前,已全部演出完毕,共计有三万余人观看演出。
一场演出,何以会有如此大的感染力?借力安全文化建设强化全社会安全意识是否更有效?安全文化这个软抓手是如何成为硬举措的?
带着这样的问题,记者随安全文艺大篷车走近各县区安监部门、矿业大县、重点矿山企业负责人以及一线矿工,聆听他们真实的感受和心声,得到的是肯定和称赞的答案。
建龙集团总经理张文俭为确保职工们看好演出,连夜从唐山买回400多个新马扎,还把整场演出全程录像,要刻录成光盘发放给职工家属一起看。他深有感触地说:“珍爱生命,重视安全,这些理念我们大家都明白,而通过这种职工自己演、演职工、演身边事,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真正把安全意识刻在了每位职工心中。‘大篷车’就像‘安全使者’载歌载舞送上企业门,送来更多的是责任和警醒。”
碾子峪镇是矿业大镇,财政收入95%来自矿业,镇长商玉来用三句话概括自己的观后感:“贴近职工,使大家更深理解‘安全为天’的含义。教育效果更好,在于能让职工入心、入脑、动情、践行。我们镇里也组织一台这样的演出,去每个矿上巡演。”
杜长宏是一名普通的采矿工人,记者观察到他在看小品《沉痛的告别》时眼里噙满泪花。这个小品以一起矿难事故为素材,用艺术的手法表现一位慈祥的老母亲在失去儿子后,儿子的灵魂来向母亲告别的情景。儿子那长长地一跪,做最后的告别,白发老母那撕心裂肺的呼喊:儿啊,回来……让在场很多观众都流下眼泪。杜长宏动情地说:“这个小品演进了我们心里,让大家在心痛和难受的同时更能明白安全生产对生命、对家庭、对亲人的无比重要。这些节目演得真好,演员们非常投入。”
谈到确保整场演出节目的质量,这场演出的承演单位——承德梦之蓝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何荣春说,按照市安委会的要求,我们这场演出为公益性活动,但对节目质量的要求极高,所有节目的最后敲定在市安监局上了两次班子会,五易其稿,还提前给一线职工代表试演了三次。市安监局领导要求:不打动观众,不过关,不能演出。
“我们的演员也为此付出了大量心血。”何荣春说,就在排练主打小品《沉痛的告别》时,演出李磊有一个双膝跪倒的情节,为了力求真实,体重100多公斤的他跪了一回又一回,把膝盖跪破流血,贴上创可贴再接着练。在小品中扮演母亲的演员王娟只有21岁,由于她过于入戏,常常是小品演完了还止不住哭,哭得眼睛都红肿了,身体瘦了一圈。何荣春说:“只要观众爱看,能真正达到受教育、重安全的效果,我们再苦再累也值得!”
事实最具说服力,55场演出绝不是仅仅演了55场节目,它是加强和创新安全文化建设的有效载体。市安监局长张建文的诠释一语中的:“它的重要作用在于能触动人心,人们在享受中受到教育,使之向着良好的安全习惯转变。”我们更祝愿全市安全文艺大篷车向着基层越走越近,一路走进广大职工和群众的心坎里。 记者 贾建勇 通讯员 寿百东
编辑 关亦民 杜森
用微信“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即可将网页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