率先建设国际旅游城市核心区——双桥区倾力打造“宜居新双桥、休闲新皇城、幸福新家园”
2011-09-24   23时09分 浏览次数:

    雄奇灵秀的山川,历经300年沧桑的山庄外庙,这些奇俊秀美的自然风光和内涵丰厚的人文景观都坐落在双桥——这个为旅游而生的城市核心区。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市委、市政府对双桥区发展寄予厚望,40万双桥人民对未来充满期待,双桥区新一届党委、政府该怎么谋、怎么干,怎样担负起时代赋予的光荣使命和重大责任?

    日前,记者把目光聚焦在基层,置身双桥区第七次党代会现场。虽然是聚焦一个区的一次会议,但它带给我们许多新气象、新思路、新启迪、新震撼。全区上下传递出“率先建设国际旅游城市核心区”的最强音!

    秋风渐凉,双桥区尚亚休闲文化产业园、崔梨沟省级新民居建设示范村、外八庙周边景区综合整治等项目施工现场机械轰鸣,彩旗飞扬,金秋的凉风掩不住工人们额头的热汗……

    正在工地上调研的双桥区委书记杨宏充满信心地告诉记者:“随着承德建设国际旅游城市重大决策部署的深入实施,双桥区必须主动融入城市发展的国际潮流,对标先进、跨越赶超,率先建设服务全市、辐射周边的国际旅游城市核心区。”

    “这更是我们立足全局、审视自身、深化认识而做出的今后5年发展目标的科学定位!”——双桥区委副书记、代区长方志勇一语中的。

    强力推进休闲旅游产业发展,打造服务产业新格局

    11米宽的入园主路平坦、敞亮,改造好的梯田上2万多株葡萄和其他树木在秋风中傲然挺立。一个绿树环绕的人工湖和小型喷泉点缀中心,展现了园区无限活力。这是记者在初具规模的冯营子镇尚亚休闲文化产业园看到的情景。目前,该园区已完成投资4000多万元,规划建造的休闲度假、文化展馆、高档宾馆和葡萄酒酿造体验中心等主体工程已经完成两通一平。将园区打造成春季山花烂漫、夏季五彩斑斓、秋季鲜果飘香、冬季松涛似海的京北名景将变成现实。

    这只是双桥区“率先发展休闲战略支撑产业”呈现出的亮点!

    “要‘率先’,首先要强‘支撑’,使休闲旅游产业真正成为更具活力、更具主导力、更具竞争力战略支撑重点,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要抓手,大力发展休闲旅游业、现代服务业、生态都市农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提升国际性休闲旅游和现代服务水平。”

    基于这样的认识,双桥区不断加大旅游业对城市经济的拉动力、社会就业的带动力、文化与环境的促进力,促使休闲旅游产业发展进入快车道。突出抓“脉搏、基础、核心”三大关键点,打造休闲产业“方舟”。

    ——以山庄外庙为脉搏,全力打造北方最大佛文化梵境之地。开展外八庙周边综合整治工程,总投资53.8亿元,年计划投资32.8亿元,重点抓好旅游景区周边环境整治、景区绿化,完善景区交通格局,加速高端休闲旅游服务设施的完善,提升文物景区的服务功能,把山庄、外庙周边建设成为生态优美、文化深厚、服务一流、享誉天下的休闲旅游度假的明星景区。

    ——以高端休闲服务项目为基础,全面提升旅游城市硬实力。重点建设嘉和五星级酒店、绮望楼修缮升级、僧冠峰五星级酒店等酒店服务项目。投资30亿元打造金龙皇家广场、碧峰门民俗文化街等高端商业品牌。投资11亿元推进以尚亚休闲文化产业园为首的休闲旅游产业园区建设。形成高端为主,集约发展的服务产业新格局。

    ——以招商引资为核心,筑巢引凤,服务发展。采取“政府营造环境,企业经营市场、民众繁衍文化”模式,实现资源共享、战略对接、文化融合,优化休闲旅游产业发展环境;以重大项目为抓手,与大型企业广泛接触合作,先后与沃尔玛、福成、庞大、江南、智乔等国内外大企业集团达成合作事宜,营造全区上下“大招商”的工作氛围。

    截至去年底,双桥以休闲旅游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60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54.4%,创造利税近6亿元,直接、间接带动就业10余万人。

    大力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打造宜居、宜游、靓丽新城区

    “要率先建设国际旅游城市核心区,必须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强化管理,做优国际旅游城市新载体”。这是双桥区第七次党代会上进一步形成的共识。

    “一座城市,三分建七分管。建设滞后,往往是受发展水平制约。而管理落后,就是我们管理者的失职。”面对记者,区委书记杨宏坦诚地如是说。为此,双桥区按照全市“五区三带”发展战略,完善城市发展规划,通过科学严格管理和高效的公共服务,提高群众满意率,增强城市美誉度。

    ——以行政管理为突破,逐步建立与国际旅游城市核心区相匹配的市容市貌环境。自6月份城管局职权下放后,整合各方力量,开展“城市管理专项整治月”和“市容市貌专项整治百日攻坚战”活动,治愈了4个顽疾,办成了10件实事。

    治愈4个顽疾:一是规范武烈河钓鱼、约束市区散养大型犬、清理沿街乞讨、清刷小广告。二是疏导与取缔市区活动频繁的300多个流动商贩,分流安置。三是彻底清理整治占道经营、露天烧烤。四是重点清运建筑垃圾、卫生死角和拆除违章建筑。这4件事,对整座城市的整洁有序和城市品位提升带来显著变化。

    办好10件实事:开展6个迁移,即迁移南兴隆街、美风街、小溪沟、钟鼓楼和西大街、武烈路、新华路等12个市场,包括早市及马路商贩到更合理的位置,迁移后的6个市场总面积达到10000余平方米;落实三个改造,即改造升级公厕、改造旱河市场、改造承德地方特色小吃一条街。推进一个建设,即新建成总面积10000余平方米的停车场,切实解决市区停车难问题。

    ——以打造靓丽核心区为契机,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承载能力。彰显独特,建设“以佛文化精神为主线,以山水、园林、建筑资源为架构,以外八庙佛教元素为核心,以‘食、住、行、游、购、娱’旅游业六大传统要素为基础,以休闲养生及文化元素为特色”的产业体系;突出精细,实施“一站两场三改四河百条街巷”为主要工作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城中村改造和新民居建设。加大旧城改造、商贸旅游基础设施、城市道路、生态环境等民心工程建设力度;创新模式,进一步完善“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落实”的城市管理体系。大力推进“数字城管”建设,城市管理进社区,逐步形成运行高效、服务完善、监管有力的现代城区管理模式。全面提高环卫保洁质量,全面整治市容市貌,全面提升市民文明素质,与国际旅游城市相适应。

    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打造和谐稳定新型“核心区”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率先建设国际旅游城市核心区的必然要求,是保障社会机体健康有效运转的基石。这是双桥区第七次党代会立足新起点、面临新形势,创造性提出的新思路,尤其提出把“寓强于富、普惠于民”作为率先建设国际旅游城市“核心区”的最终目标和最终追求。

    ——坚持科学规划、建管并重,把改善人居环境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首要任务。新民居建设方面,3个省级新民居建设示范村于今年完成了产业规划编制工作,节余土地460多亩,在规定时限内实现开工。环境卫生方面,投入资金1000多万元,提高一线环卫工人补贴标准,更新环卫车辆、设施28台(套),新增保洁面积80万平方米,城区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生态环境建设方面,二仙居旱河综合整治工程竣工,形成了近5万平方米的水环境和7万平方米的景观带;完成“添彩增绿”工程3.1万亩、小区绿化19个,市区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达347天。社区建设方面,以“四有一创”为载体,投资2000多万元,完成了31个社区服务中心的建设任务,占社区总数的46%。

    ——坚持面向基层、普惠民生,把提升保障水平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关键所在。5年来,全区实施民心工程161项,民生支出13亿元,占地方一般预算支出的64%。医疗卫生体系不断健全,社区卫生服务街道覆盖率100%。安居工程和廉租房建设全面落实。用于教育事业投入1.9亿元。被评为全国和谐社区示范区、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对城市的满意度和幸福感显著提升。

    今年,又通过争创“国家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区”,以优美环境、优良秩序、优化管理为主线,树立时代新风,推进公众素质国际化,提升群众文化修养和道德素质,塑造双桥全新形象。

    未来5年,双桥区将以社会管理创新为主线,以全面建设“宜居新双桥、休闲新皇城、幸福新家园”为载体,率先打造国际旅游城市核心区。

    记者 贾建勇 通讯员 张宏焘 任杰

    编辑 关亦民 李岩

分享到微信X

用微信“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即可将网页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