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太阳最后的一抹红色退却,院子里燃起红彤彤的篝火,身穿蒙古族服装的少女,伴着悠扬的马头琴声,跳起欢快的《草原情》和《筷子舞》,欢迎来自五湖四海的宾朋。
这个夏天,在木兰围场的每个景区,每一个夜晚,这样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表演都在进行。这个夏天,在建设国际旅游城市的大背景下,木兰围场突出“打皇家牌、走生态路、做满蒙民俗文章”的理念,生态、皇家、民俗深层次融合,引爆了全县旅游产业的发展。
“今年是围场旅游历史上最好的一年”,围场旅游局局长廖海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截至目前,全县共接待游客120万人,比去年同期增长40%,景区直接收入4000万元,旅游综合收入8亿元,均创历史新高。”
规划先行:引导产业发展
旅游要发展,规划要先行。一个好的旅游规划,可以出旅游精品、出龙头项目、出独特卖点,出核心竞争力、出投资吸引力,创造成功的旅游目的地,这是围场对旅游发展的共识。
“目前,我们正在开展《全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的修编工作,进行第二轮征求意见”,廖局长介绍说。
据了解,在这部规划中,突出了旅游产业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紧紧瞄准了高端消费市场,强化了休闲度假理念,明确了以京津为主要市场、以省内客源为外延市场、以周边地区为开拓市场的定位。
“河的源头、云的故乡、花的世界、林的海洋、珍禽异兽的天堂”,大自然赋予了这片土地最美的资源。
皇家猎苑,久负盛名。围场旅游以其独特的皇家特色吸引着世人的眼光。
民俗悠远,历久弥香。作为全国惟一一个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围场的满蒙文化深刻隽永。
知名品牌是旅游形象的标志,是旅游业竞争力的集中体现。规划突出“打皇家牌、走生态路、做满蒙民俗文章”的理念,突出“皇家、生态、民俗”元素,叫响“木兰围场”品牌。
高端项目:产业发展的支撑
总投资4500万元的《木兰秋狝文化园》项目,将皇家文化与休闲旅游有机融合。让游客饱览绚丽风光,体验木兰秋狝乐趣,深入了解满清文化。目前该项目已完成投资2500万元。
发展旅游产业,第一位的是培育和打造发挥本地优势、具备发展潜力、能够形成核心竞争力的产品。
围场把塞罕坝、御道口、红松洼这些景区的旅游资源与现代休闲项目配套起来,把良好的森林、草原、冰雪、温泉等生态资源与现代健康产业融合起来,把皇家文化、生态文化、民俗文化与参与性娱乐项目结合起来,着力发展文化创意、健康养生、休闲度假三大类旅游产品,打造坝上森林草原、坝下乡村田园、城郊观光休闲三大精品板块,做到春夏可踏春赏花、避暑度假,秋季可采摘采风,冬季可滑雪狩猎,每月有每月的“卖点”,每季有每季的“招牌”。
目前,承德皇家体育休闲基地、燕格柏国际艺术村等4个续建项目正在推进,国际狩猎场、枫林苑度假村等3个新上项目已经开工,国际体育训练基地、玉湖湾度假区等4个高端项目实现签约。
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项目,是旅游发展的基础。
在御道口牧场,记者看到,在相距100多米的两块空地上,投资3亿元的御盛捷和投资1亿元的汇渺两个四星级酒店主体工程已经基本完工,正在进行室内装修。今年全县总投资20亿元,开工建设了9个三星级以上的酒店项目。预计明年旅游旺季前投入使用,新增床位3000张。
同时,还有投资500万元的五星级厕所建设、投资300万元的旅游咨询中心建设和投资100万元新增了标识系统。
承围高速公路开工建设,御大公路、承锡高速、通用机场前期工作取得积极进展,一个个大项目也让交通瓶颈制约陆续得到缓解……
宣传营销:产业发展的载体
在机械林场,记者偶遇了来坝上采风的江苏镇江美协和影协的30多位艺术家。
镇江市丹徒区文联主席王小军告诉记者:“我们在网上看到了围场坝上的宣传片,觉得这里特别美,就决定上这来搞创作。”
在围场旅游局的数据统计中,今年,除了传统的京津客源,山东、辽宁、河南、江苏的游客也特别多,许多都是慕名而来。
而我市某旅行社导游小王的话也印证了这一点:“今年这几个月,我几乎每周来一趟坝上,除了京津团,还有山东、山西的团,而且今年我还带了一个香港来拍电影外景的团。”
旅游是典型的形象产业、眼球经济和创意经济,宣传推介营销至关重要。
今年,木兰围场带着休闲、养生、文化体验等特色旅游休闲产业亮相了西安、深圳、北京的旅交会,取得了良好效果。
先后举办了中国围棋甲级联赛围场专场比赛、老爷车木兰围场皇家御道巡游展等6次大型宣传推介活动,开通了“木兰围场旅游专列”,进一步提高了围场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还有百家旅行社、百家新闻媒体围场行,制作了《旅游卫视》围场风光片,参加了吉林卫视的《和明星去旅行》节目等等。
采取名人宣传、媒体宣传、旅行社宣传、广告牌匾宣传等多种形式,在京、津、冀等高速公路口、重点公路铁路口设立大型宣传牌匾;绘制“木兰围场三维景观地图”电子数字宣传品,并设立木兰围场旅游网站;制作“两场一区”统一的旅游宣传品,包括木兰围场风光画册、旅游指南、旅游宣传折页等;举办具有围场特色的系列旅游宣传活动,包括草原音乐节、民族风情展、金秋摄影节、民族特色餐饮大赛、冬季冰雪节等。
乡村旅游:打造多彩“木兰”
在去坝上采访的途中,记者的目光多次被路边干净整洁、统一标识的农家小院吸引。同行的围场宣传部同志说,这是围场独具特色的乡村游项目。
50多岁的叶柏林在棋盘山镇的公路边经营着自己的农家院。“建厕所、修停车场政府给补助,用地指标和各种手续政府也支持”,老叶高兴地对记者说:“这一夏天,我这就没断人,收入当然也不错。”
在景区加快发展的同时,围场依托景区的旅游资源优势,倾力打造特色乡村旅游专业村,形成“多彩木兰”的旅游格局。
龙头山、棋盘山、哈里哈、半截塔等村,重点发展特色养殖、特色种植专业村;以山湾子乡热水汤村为重点,发展温泉疗养度假专业村;以新拨村为重点,发展以览古长城遗址、赏乾隆殪虎洞为内容的观历史古迹专业村等等。以去年为例,全县乡村游发展到500户,接待游客42万人次。今年计划发展乡村旅游户100户、接待游客4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800万元。
为了让老百姓见到更好的效益,全县30名县级领导每人一户,全县84个部门每人一家进行对口帮扶。
同时,全县实施“公司+农户”、“公司+旅游景点”等模式,整合乡村旅游景点,将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促进乡村旅游向市场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
“无论是规划、宣传还是项目,我们就是要通过这些举措,推动全县旅游业由单季游向四季游、由坝上游向全县游、由生态观光游向休闲度假游转变,力争早日建成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县长胡熙宁说。
目前,围场已经启动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活动,随着全省环京津休闲旅游产业带和全市建设国际旅游城市战略的实施,围场将融合多元的文化、独特的山水、宝贵的历史遗产,叫响木兰围场的品牌,实现由生态观光游向休闲度假游转变。
记者手记:在围场的采访只有短短的一天半时间,但是所到之处都能感受到旅游大发展的强劲“脉动”。这里只想说说几件小事:一个夏天吃住在坝上、晒得黝黑的旅游执法大队工作人员,换来了98%以上的游客满意度。山门处免费发放的安全提示卡时刻提醒你,哪里行车要注意安全。还有7月24日的暴雨之中,每一处漂流点上都有冒雨依然坚守的景区员工……细节决定成败,小事体现温暖。 记者 徐凯 通讯员 杨旭
编辑 关亦民 李冉
用微信“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即可将网页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