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姑娘贾岩圆梦央视民族民间歌舞乐盛典
2012-11-09   07时23分 浏览次数:

    本网记者 李金宏 卢作峰

    11月7日晚8点40分,“2012中国民族民间歌舞乐盛典”在中央电视台音乐频道播出。这是央视相隔五年后再次推出的全面、集中展示中华民族优秀民间传统文化的大型电视节目,旨在促进民族民间艺术发展的同时,献礼十八大。承德市年仅22岁的青年古筝家贾岩,作为中国东方乐团的重要成员参加盛典,并与21位成员一起演奏了大型古筝合奏曲《战台风》。

    贾岩何以成为中国东方乐团特聘古筝演奏家,并从几万人的成员中脱颖而出参加盛典?何以在央视的舞台上与姜淼、王冬婉、赵勃楠三位国家一级演员同台演奏?这自然要从贾岩的学艺之路说起。

    贾岩10岁开始学习古筝,15岁便顺利通过十级考试,这是业余考级的最高级别,当时在承德市只有两人通过。虽然学艺之路走得比较顺利,但她从未想过要将古筝、新筝演奏作为职业,2008年她以近600分的优异成绩被兰州大学录取,学习“农林经济管理专业”。

    高考结束后,已经放下古筝三年的贾岩想继续投师深造。机缘巧合,她认识了国家一级演员、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专家、宋庆龄奖学金获得者、共青团十六大代表赵勃楠。初次相见,贾岩只弹奏了几句,赵老师便断言“这孩子非常具有可塑性”,于是欣然收下了这个学生,并将其作为重点培养对象。

    “我只听了赵老师一节课便着迷了,原本以为自己的水平已经可以了,但赵老师让我明白原来筝文化如此博大精深,原来筝还可以那样弹。”时至今日,贾岩依旧清晰地记得赵勃楠老师为她上第一节课时的情景,“她穿一身白衣服,披肩长发,虽然一点妆都没化,但给我的感觉却是清新、古朴、典雅、大气。”就是那第一节课,赵勃楠的艺术水平、学识与气质便让贾岩陷入了“极度的崇拜和羡慕”之中。她在心里想:未来我也要做这样的人。

    在赵勃楠的影响下,贾岩在2009年3月决定转至兰州大学艺术学院,专门攻读古筝专业。虽然家里人坚决反对,她还是在2009年5月毅然递交了转院申请。在通过学校组织的专业考试后,2009年9月她终于如愿以偿地走进了兰州大学艺术学院。

    学校里的系统学习加上赵勃楠老师的精心培养,使得贾岩的古筝新筝理论水平和实际演奏能力得到了极大提高。如今,委婉细腻、瑰丽典雅、,粗犷豪放、柔情似水……各种风格的曲目,贾岩都能弹奏得得心应手、出神入化,极具感染力。

    在艺术学院求学过程中,贾岩不仅一边求学一边教学,还撰写发表了20多篇高层次论文,演奏了20多首古筝新筝新作品。如今,她的第一部古筝理论著作《筝乐笔谈》即将出版。国家一级作曲、筝乐大师王天一评价说:“贾岩不仅形成了自己的演奏风格,而且理论文章根基牢固,观点鲜明,条理清晰,有的放矢,与实践结合紧密,从实践中来,又能回到实践中去,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由于艺术成就比较突出,贾岩不仅是兰州大学民族乐团的团长,还未毕业的她,便已经是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会员、中国古筝新筝研究会会员、中国新筝专业委员会会员、中国东方古筝新筝乐团特聘古筝演奏家。她不仅多次在国际及全国比赛中荣获古筝、新筝独奏金奖,还多次代表国家、学校以及跟随中国东方乐团出访中国台湾、中国澳门、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并多次参加国内外大型演出,此次随团参加“2012中国民族民间歌舞乐盛典”就是其中较为重要的一次。

    2009年10月,刚刚入读古筝专业的贾岩便在王天一老师的建议下,在承德成功举办了个人独奏音乐会,承德市多家媒体对其进行报道,市电视台更是现场直播,国际唱片公司为其制作的光盘目前已在国际上广泛发行。

    “过去的经历堪称辉煌,想到这些你有没有为自己骄傲过?”看着贾岩长长的简历表,记者不仅发问。

    “没有。我的确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成绩只代表过去。像这次登上中央电视台的舞台一样,我觉得那些只是我追梦的里程碑,除了见证我的成长,便是记录我追梦的脚步。我没有时间去骄傲,因为我要向着更高的目标前进。”她这样回答。

    贾岩最大的理想便是成为她的老师赵勃楠那样的人——理论与演艺水平都堪称一流,秉承着中国东方乐团 “为让全球响起筝声而努力奋斗”的奋斗目标,为全国乃至世界培养出更多的古筝人才。作为一位土生土长的承德人,她梦想着,通过自己的努力与才智,能为历史文化底蕴本就深厚的承德再增加一抹筝文化的魅力;她梦想着,有朝一日,承德也能像“中国筝岛——葫芦岛”一样,凭借着筝文化走向更为广阔的世界。

    我们祝贺贾岩“2012中国民族民间歌舞乐盛典”演出成功,也祝福贾岩早日梦想成真。

编辑 马立华 赵萌

分享到微信X

用微信“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即可将网页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