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 财政服务农业农村有新“经”
2013-02-09   09时02分 浏览次数:

    本网记者马国臣 通讯员田景春 刘宗旭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在农业、难点在农村、关键在农民。市财政局围绕市委、市政府在全市农业农村工作会议上确定了2013年财政支农工作的主要任务,即广辟财源全力做好服务全市农业农村发展工作。

    广辟财源引导社会

    各方资金投入农业

    积极争取上级资金的支持。各级财政和农口将加强各类农业项目库建设,储备一批质量高、基础好的项目,为争取上级资金的支持创造有利的条件。

    建立健全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紧紧围绕全市农业农村工作的重点,各级财政将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安排专项资金支持农业农村发展,并根据财力逐年有所增加,重点支持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农村发展的基础条件。

    因势利导,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投向农村。将综合运用税收优惠、财政贴息、担保、财政补助等多种手段,建立农业投入激励机制,引导金融资本、工商资本、民间资本、社会资本参与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破解农业发展的资金问题。

    加强支农资金管理

    发挥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建立健全科学的资金使用、管理机制,严格资金拨付程序,完善农业项目库管理和绩效评价制度,加大对资金的监督检查力度,坚决防止和杜绝截留、挪用农业专项资金,确保支农资金及时足额到位。

    以县(区)为平台大力推进涉农资金整合工作,各县(区)将制定各项涉农资金的整合方案,修订完善各项财政涉农资金管理制度,为整合涉农资金、确保资金安全使用提供制度支撑。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推进农村城镇化建设

    各级财政部门在争取上级财政资金加大投入的同时,调整本级财政支农资金的投向和结构,加快推进水利工程建设,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防灾减灾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将强力推进中心村镇建设,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实现我市城乡共同发展、共同富裕的目标。

    推进产业结构调整

    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在坚持“一县一主业”、“多县一主业”的基础上发展农村特色经济。从支持战略性主导产业、区域性优势产业、地方性特色产品三个层次上推进我市农业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加快改变粗放型经营方式,发展高效、优质、生态、安全农业。

    依托我市农业资源优势,按照建龙头、带基地、连农户、占市场、兴产业的思路,将重点扶持一批设施农业、畜牧业、林果业、中草药等发展前景好的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同时,推动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创新和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与支农项目对接,带动农民发展特色农产品生产,促进农民增收。2013年各级财政支农资金重点支持农业产业化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

    加大对农民职业技能培训的投入,扩大农民就业领域,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努力培养和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推进扶贫开发工作

    解决贫困群众生产生活问题

    国务院批复的《燕山——太行山片区区域发展与脱贫攻坚规划》,将承德区域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为我市扶贫开发工作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各级财政部门将抓住这一有利时机,以改善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为着力点,以培育贫困地区优势特色产业、增加贫困群众收入为主攻方向,切实加大对扶贫开发的投入。牢固树立财政综合扶贫理念,健全财政综合扶贫政策体系,结合新型城镇化建设、产业化发展等县域规划,大力支持实施整村推进、移民搬迁、产业扶贫、科技扶贫等专项扶贫,突出支持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的扶贫工作,积极探索财政扶贫资金与其他涉农资金的整合统筹机制,全面做好扶贫开发工作。

    编辑:马利华 李冉

分享到微信X

用微信“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即可将网页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