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标准规划 高品质建设 高效能管理
本网讯 (周景荣、刘金吉力、朱建军、高立兵)伴着“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创新驱动、科学发展”号角的吹响,宽城满族自治县围绕“转型创新、绿色崛起、全面进步、和谐发展”主基调,高标准规划、高品质建设、高水平管理,全力打好新型城镇化建设硬仗。
高标准规划,引领城乡科学发展。按照科学性、前瞻性的要求以及完善功能、弘扬特色、美化城市、提升品位的思路,高起点、高标准编制了17项专项规划,积极推进企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计划到2015年建成区面积达到15平方公里、城市人口达到10万人,把宽城建设成为冀辽蒙门户节点、环渤海重要钒钛工业基地、承德南翼特色中等城市。
在城乡空间布局上,按照城镇建设“三年上水平”的统一部署,全面推进中心城区、中心镇和中心村建设步伐,构建“一核两轴三重点四区”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打造山水园林、宜居宜业特色中等城市。
在产业布局上,按照资源分布及产业结构,将全县划分为长河矿业经济区、龙城产业聚集区、农业循环经济区和生态休闲旅游区四大园区,推动产业向园区集聚,企业向创新型转变,产品向高端化延伸,创建科学发展循环经济示范区。坚持城镇化与工业化互促互动,紧紧抓住推进工业聚集区建设的机遇,全力推进园区建设。长河矿业经济区被列为全省首批中小企业示范产业集群,龙城产业聚集区成功跻身省级产业聚集区,农业循环经济区和生态休闲旅游区建设全面启动,龙须门中小企业创业园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成,“四大一小”园区成为该县未来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高品质建设,提高城市综合功能。以推进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在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创优发展环境上下功夫,有效提升城市总体功能。
实施县城绿化美化建设工程,规划设计了“一河一区、一寺五园”特色景观组群。总投资1.6亿元,沿瀑河建设了5道橡胶坝,形成了水面面积90万平方米,蓄水量125万立方米的人工湖,建成了泽园、怡园、东山、西山、文笔峰5个公园。
积极推进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投资20多亿元,实施了市政道路、供水、集中供热等62项工程。建成区人均道路面积达到13.49平方米,县城自来水普及率达99%,新、改建地下排水管网72千米,燃气普及率达到98%,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0%,城镇生活垃圾处理率达到94.7%。全面优化路网格局,构建了“六纵八横”的城市路网格局。
坚定不移地优化环境,全力打造一流的发展环境和生态环境。县级行政审批事项由原来的458项合并削减到429项,削减率为6.3%;强化电子政务电子监察建设,实行重大项目一把手领办制,县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实行一口进出、部分事项实现当日办结;制定出台了《矿山企业损毁山体修复工作实施方案》,建立了详细的工作台账;完成了137万亩林地的外业实地调查、勘界、勾图等工作,林地确权率达到100%。
始终把满足群众住房需要作为头等大事。根据不同需要,多层次、多渠道实施安居工程,确保群众住有所居。近年来,累计投资近100亿元,先后实施了34万平方米的城中村、旧城区拆迁改造,建成了146万平方米的回迁安置房和商住房,为城市综合体项目提供了空间和土地。投资29亿元,建成规模住宅小区46个、160余万平方米,人均住宅面积达到43平方米。投资3200万元,对旧住宅小区实施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和供水、供热、供气、绿化、硬化等改造工程,切实改善了居民居住条件。
深入挖掘整理满族文化和红色长城抗战文化,全面提升城市品位,增强民族文化内涵。计划投资4.3亿元,建设民族文化展演中心、满乡文化风情园、民俗博物馆等特色文化景观;依托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宽城神栗公司,打造集赏文化、观生产、品栗仁、享采摘于一体的板栗产业园,并建设国内最大最先进的栗文化博物馆;与黄金工业深度融合,完善黄金产业链,积极开发黄金珠宝首饰、工艺品和旅游纪念品等民用产品,投资1.6亿元建设黄金文化产业园已开工建设;重建万塔黄崖寺,与悠久历史深度融合,增强历史文化底蕴。
高效能管理,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始终坚持建管并重的理念,积极创新城市管理机制。采取市场化运作方式,将县城109万平方米保洁作业面积委托给承德康达保洁公司,有效提升了县城环卫质量;将城区划分为13个单元“网格”,实行定人员、定岗位、定职责、定时限、定奖惩的“五定”管理模式,提升了城市管理水平;积极实施数字化城市管理,形成了全时段监控、全方位覆盖、反应敏捷的联动机制,提高了城市管理执法处置的时效性和准确度,提升了案件处理能力;本着“疏堵结合”原则,变刚性执法、机械执法为文明执法、柔性执法,树立了城管新形象。
以推进公共服务整体发展为切入点,不断完善服务功能。投资2500万元完成了5个高标准社区建设,其中4个社区面积达到1000平方米以上;坚持工作重心下移,延伸管理网络,依托125名社区协管员分片包区、包楼院、包组户,对人口、计生、治安等事务实现网格化、信息化、动态化管理;组建了1320人的民情信息员队伍,做到工作进单位、管理进小区、服务到组户,形成社区有专管员、管片有协管员、小区有信息员的管理格局,构建了街道——社区——管片——楼院——居民组——居民的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全覆盖管理网络。
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实现了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累计开工建设廉租住房768套、经济适用住房562套、公共租赁住房406套,改造棚户区5.4万平方米;累计发放租赁住房补贴442.96万元,实现了人均住房面积15平方米以下的城镇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应保尽保。总投资6000万元的民政事业服务中心将全面开工建设,建成后将成为一所集光荣院、福利院、五保供养中心、医疗康复中心、救助站等为一体的“多院合一型”养老服务和社会救助机构。
用微信“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即可将网页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