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记者李亚冰)“2008年,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北京市长安街启动大修工程,我们公司生产的生态渣透水砖有幸成为独家供应材料,至今已经过去10年了,地砖依然完好如初。”承德德厦新型建筑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田文介绍,作为一个因“利废而谋”、为“利废而建”、靠“利废而兴”的新型建材企业,该公司正是通过将尾矿“变废为宝”,从而走上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这是我市利用尾矿资源发展优质绿色建材的一个缩影。
承德是京津冀地区重要的水源地,也是矿产资源的富集区。全市有尾矿库873座,约占全国的1/17,全省的1/4,而且每年有近2亿吨的新增量,尾矿累计积存量约26亿吨,大量的尾矿给土地、生态环境、生产安全带来了重大压力,已经到了非治不可的地步。
近年来,我市紧紧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机遇,围绕功能定位,全面启动国家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创建工作。将尾矿综合开发利用提升到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培育新兴产业的战略高度,全力推进,通过综合运用政策驱动、典型带动、宣传促动、市场拉动等多种有力手段,推动尾矿及其他工业固废资源综合利用工作的深入发展,走出一条“变废为宝、变害为利”的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之路,尾矿开发利用初见成效。
截至2017年底,全市累计实施尾矿制备新型建材项目120个,已形成涵盖墙体材料、路面材料、保温材料、微晶材料等10大系列50多种产品,年消纳尾矿5500多万吨,产品远销京津冀辽蒙等周边建筑市场,成为我市新型建材的主体和生力军。
在加大对尾矿综合利用、生产产品的同时,我市也加大了新型尾矿绿色建材产品开发和研发力度,先后与清华大学、河北工业大学、国家尾矿联盟、中国建材研究总院等几十所科研单位建立了合作关系。
伴随着河北省睿索尾矿综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院落户承德,大量国内外知名专家和研发机构入驻和参与,我市已推动尾矿及其他工业固废资源综合利用由“低效分散利用”向“高效规模利用”转变。
如今,丰宁、围场、隆化、滦平、宽城、兴隆6个县坚持“顶层设计、全市一盘棋开发”的做法,将加快推进尾矿开发高端、高值产业园建设。力争到2020年,尾矿综合开发利用实现工业产值1000亿元以上,利税200亿元以上;新排尾矿综合利用率达到100%,实现无尾排放。届时,承德不仅是全国矿产资源循环经济发展示范基地,还是中国北方最大的新型建材生产基地,真正让尾矿变“富矿”。
用微信“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即可将网页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