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13510/2019-04463 主题分类: 民政、扶贫、救灾 发布机构: 市民政局
文件编号: 有  效  性: 有效
对政协承德市第十四届委员会三次会议 第0261号提案的答复
2019-12-13   16时05分 浏览次数:

            承市民提字(2019)第09号 (B)类

                                 是否同意公开(是)

李伟杰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快推进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截止到2018年底,全市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74.05万,占全市人口总数的19.4%,人口加速老龄化、老年人口高龄化、老年人家庭空巢化、部分老人失能化 “四化”叠加现象不断加重,老年人对养老服务的需求将逐步加大。目前,全市各类养老机构共117所,其中公办养老机构50所,社会办养老机构67所,综合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6个,覆盖率89%,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日间照料中心135个),覆盖率76%。农村互助幸福院1894个,覆盖率77%。养老床位数总数2.2万张。

二、全市康养产业发展情况

发展健康养生养老产业是市委、市政府贯彻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市委、市政府在深刻分析经济社会发展未来走势和承德基本市情的基础上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并列为重点培育的“十大绿色产业”之一。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着眼产业与事业并举、政府与社会互动、城市与农村统筹,不断强化政策创制和规划引导,大力实施养老服务实事工程。

一是养老服务事业稳步发展。截止到目前全市全市各类养老机构103所,总床位18066张,其中公办养老机构48所,床位13366张;社会办养老机构55所,床位4700张;综合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6个,覆盖率89%;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135个,覆盖率82%;农村互助幸福院1894个,覆盖率77%。印发出台了养老机构奖补政策,补助标准位居全省第一。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疗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基本形成。

二是康养产业强力推进。签署《京津冀养老工作协同发展合作协议》,积极推进滦平长城河谷银发部落、鸿福养老护理基地、营子区航天健康城、双滦区晨阳福地医养健康城等康养产业项目建设。以发展“大健康、新医疗”产业为重点,推动高新区与澳大利亚澳康国际医疗管理公司合作建设承德国际肿瘤医院项目、承德济慈医院正在推进建设中。

三是医养工作有效融合。全市各级各类医疗卫生计生机构3992个,医疗卫生人员23136人,每千人口拥有执业医师2.56人。已有12家医疗机构开设老年病科,床位803张。全市医疗机构与67家养老机构开展合作,为养老机构提供医疗服务,医养结合覆盖率达77%。

三、推进康养产业发展的主要举措

(一)高度重视,深度谋划,统筹推进

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加快建设京津冀水源涵养功能区,同步考虑解决贫困问题”的指示精神,按照《京津冀协同发展纲要》的总体要求,市政府成立健康养生养老产业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主管市长担任,成员由民政、发改、旅游、文化、卫计等十六个部门组成,办公室设在民政局,重点负责贯彻落实健康养生养老产业的方针政策,提出健康养生养老产业发展战略和总体目标,研究制定健康养老产业的政策措施。同时依托承德市水源涵养功能区的定位,将健康养老养生产业列入承德市十大绿色产业之一,重点推进。

结合承德实际制定《承德市健康养生养老产业发展工作推进方案》,明确了指导思想、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立足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创造新优势、抢占制高点,努力构建政府主导、市场主体、多方参与的康养产业推进体系。健全工作机制各有关部门发挥职能作用,加强协同配合,落实和完善相关优惠扶持政策,共同推动健康养生养老产业发展。加大财政投入,不断激励社会投入,争取国家财政、福利彩票资金支持,多渠道加大社会养老服务的资金保障。

成立我市首家养老产业联合会,主要从事开展涉老行业从业人员培训,制定养老产业信息网络,组织实施养老产业调查和行业统计,为政府部门提供决策依据,组织开展交流、借鉴、推广为老服务福利机构的先进经营模式和管理经验。联合会的成立为我市养老服务事业和养老产业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撑和服务平台。

(二)规划引领,项目支撑,政策保障

本着“发展产业,规划先行”的理念,编制《承德市休闲养老产业总体规划》。《规划》以“健康之城”作为城市名片,形成“以大健康产业为支柱,生态休闲旅游、养老地产、康养社区、特色农林、产品制造等产业为支撑的产业布局,打造完整的康养产业链,发展支柱型康养产业,联动各产业门类,促进康养产业融合、打造生态康养特色小镇、融合休闲旅游、大数据及药械研发、物流等产业,共同完成创新绿色惠民的康养产业体系构建。

加快培育国际医疗康养休闲基地,梳理精品养老项目。推进双滦区晨阳福地医养健康城、滦平县鸿福养老护理基地等一批医疗康养基地,打造环境优美、功能完备、产城融合、特色鲜明的康养休闲核心区;推进滦平长城河谷养老社区、金山岭长城和白草洼生态文化旅游基地等项目建设,逐步形成以康养基地为医疗健康服务点、大中型专业医疗健康服务机构为核心的候鸟式、网络化医疗康养产业发展和服务格局。

为撬动和鼓励社会资本兴办养老服务事业,吸收外来投资,2016年对全市养老机构的运营管理、收支盈余状况进行调研,制定《关于对社会办养老机构实行奖补的通知》,在原有奖补政策(非营利性民办养老机构给予每张床位4000元的一次性建设补贴每张床位每月100元的运营补贴)的基础上,将一次性建设补贴提高到每张床位10000元,运营补贴每床每月200元。在利好政策的刺激下,我市新增养老机构24家,新增养老床位1000余张,累计下拨福彩公益金1200余万元,用于养老机构一次性建设补贴、运营补贴,惠及养老机构56家。

(三)宣传推动,对接京津,寻求突破

组织第十五届中国(承德)国际经济贸易洽谈会暨“百家名企进承德”活动。重点展示我市发展康养产业得天独厚的政治优势、自然条件和社会基础及承德市康养产业发展的总体规划及空间布局刻录《承德市休闲养老专题片》、编制《承德市休闲养老产业宣传册》、《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政策汇编》、《承德市养老机构指南》等。

将推进健康养生养老产业发展做为当前重点工作,迅速行动,跑部进厅,找准切入点,加强沟通、积极跑办,与有关部委、北京市民政局、东城区、海淀区、朝阳区、知名养老企业对接交流。参加京津冀养老协同发展圆桌会议、京津冀养老工作协同发展联席会议,推介我市重点养生养老项目并签署《京津冀养老工作协同发展合作协议》,建立联席会议、政策衔接、信息开放、项目对接、合作交流、委托调研等合作机制。

规范医养结合试点单位,打造宽城县鹤鑫巢养老服务中心为第一批省级医养结合试点单位,指导其规范化管理,落实医养结合推进方案,提升试点单位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扶持医养结合养老项目,滦平县鸿福护理院规划设计床位500张,是目前我市规模最大的一家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为加快其建设步伐,下拨中央彩票公益金222万元,扶持项目建设。开展承德市城镇职工长期医疗护理保险试点工作,入住养老机构的失能老人,符合条件的可享受每天50元护理补贴。并确定承德市博爱养老护理院、承德市厚德老年公寓为单位,承德市田家老年公寓为试点单位,先行先试。此项政策的实施减轻了失能老人的经济负担,深受老年人及家属的欢迎。邀请北京市民政局副局长李红兵、福利处长处长李绍纯,省民政副厅长许桢科来我市考察康养产业,实地参观考察了滦平县长城河谷项目、鸿福养老护理院等康养产业项目,将我市列为京津冀养老服务业协同发展试点,享受异地养老补贴政策。

四、存在问题

一)养老服务产业发展没有形成规模。目前,全市各类养老机构113所,总床位18066张,综合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6个,农村互助幸福院1894个,养老服务事业得到稳步发展。但在养老地产、老年用品、老年护理、老年疗养、老年文化、老年娱乐、老年家政护理等多元化、多层次的养老产业及配套服务业还处在起步阶段,甚至还存在空白,行业上下游之间市场还没有构建。

(二)发展健康养老产业的政策体系不完善。根据中央、省、市的指导性文件,结合承德实际出台《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实施办法》、《承德市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十三五”规划》,明确了市场准入、土地供应、财政支持、税费减免、投融资等方面的系列配套政策,但存在对相关政策知晓率低,政策落实难问题。健康养老产业涉及卫计、财政、人社、文体、旅游、工商、质监、食药等多个部门,存在职能碎片化和责任界限不清情况。

(三)养老服务产业链条延伸不够。目前,我市养老服务总体局限于满足中低收入老年人的基本养老需求,处于发展阶段,养老服务业与生态农业、运动健身、医疗保健、养老养生、康复治疗、休闲旅游等产业深度融合不够,养老服务没有形成产业链条。

(四)健康养老服务人才缺乏、素质偏低。目前,我市养老服务行业中,还没有一家引进了专业管理团队进行建设运营,机构管理人员均没有系统的专业化背景,大多数养老机构规模小,档次较低。养老服务工作人员多以农村户籍4050妇女为主,年龄普遍偏大,受教育程度偏低且流失率很大。

五、发展康养产业的建议

(一)准确定位康养产业业态。依托我市区位优势、环境优势、生态优势,重点规划健康旅游、医疗康复与养生保健、护理职业教育与培训等产业,建设一批集生活照料、医疗康复、老年托管护理于一体的综合型养老项目;建设一批特色鲜明的田园小镇、温泉水城、山庄人家等示范性度假村和养生养老基地,推动我市健康养生养老产业发展打响“昔日皇家避暑胜地、今朝百姓养生天堂”的品牌。

(二)用“康养+”的发展理念整合康养新业态。一是探索“康养+医疗”新模式,开展医养护一体化服务模式,先行先试。二是构建“康养+旅游”新格局。充分依托“水源涵养”、“皇家文化“的品牌效益,建立康养旅游招商项目数据库,加快康养旅游项目建设。三是发展“康养+农业”新业态。我市是农业大市,学习借鉴台湾等休闲农业的成功经验,为康养人群提供赏花摘果、农耕体验、露营休闲等多种选择,促进农业产业发展与康养产业的不断融合。

(三)积极引进高端康养品牌。加强与国内外知名品牌养老企业的沟通、对接,在发展康养业中大手笔引进泰康、燕达、亲和源等康体养生的重点项目,引入北京协和医院、解放军301医院在承德建立分院,推动医疗健康旅游市场的发展,同时引进先进的医疗设备和人才,提升康养服务水平。

(四)加大宣传力度。通过产业论题、招商会等形式,对外宣传承德发展康养产业的优势和基础,吸引更多的客商来承德投资。

2019年8月8日

领导签发:丁朝东

联系人及电话:秦颖 13803141817

抄报:市政府办公室,市政协提案委员会




分享到微信X

用微信“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即可将网页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