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覆盖”:党建引领精准发力
2020-10-12   08时56分 浏览次数:

——双桥区推进城市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纪实

编者按

“红网覆盖”工程谋划实施于今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是双桥区实现基层党建全面进步全面过硬的主要载体和创新做法。经过半年时间精心组织和培育,开出了党建引领下的基层治理之花。无论是疫情防控,还是文明城市创建、社会综合治理,以社区党组织——网格党支部——网格党小组——党员楼栋长——党员中心户为主的五级“红色网格”实现了“一网统管”,社区干部、党员志愿者、机关企事业单位在职党员等多方力量在党组织领导下“一呼百应”,畅通全网联动通道,快速传递任务、解决问题和反馈信息,在实践中彰显了“网格党建”的魅力,构建起区域统筹、条块协同、上下联动、共建共享的基层党建新格局,有效推进了城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一步凝聚起全面建设新时代生态强市、魅力承德的强大合力。

“陈章银摊位的柜台交给我们来解决!”双桥区头道牌楼街道“大工委”会议上,承德监狱办公室主任陈毅毫不犹豫应下了这件事。作为街道“大工委”委员,他觉得能为贫困百姓做点事是应该的。

陈毅口中的陈章银是社区内一名退休军人,之前以卖香油为生,如今,街道给解决了固定摊位,贫困的他急需置办摊位柜台。百姓眼中的一件小事难事,成为“大工委”的大事要事。

街镇吹哨,部门报到。从社区党支部办公用房装修,到解决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从整治小区乱堆乱放,到成立法制宣传队服务百姓。头道牌楼街道“大工委”会议上,一个小时,六家成员单位,九项实事高效落实。

高效的落实力度来源于双桥区的“红网覆盖”工程。一张以党组织为核心的红色“网格”,将街道、社区与辖区内单位横向互通、有机衔接、互相融入、资源共享。

社会治理,重心在基层,基础在街道社区,关键在党组织。

如何将基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变为服务群众的“最美零距离”,如何让基层党组织成为带动基层治理的“红色引擎”?

双桥区变“单兵作战”为“上下联动”,变“各自为阵”为“互联互动”,从纵横“两个维度”着力,以一张“红网”构建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

完善党建网络体系破解城市基层治理难题

——从局部改革向整体优化转变、从注重硬指标向关注人民群众获得感转变、从以投入促发展向精准发力转变

“王姐,你家女儿女婿是刚从外地回来吧,一定要到社区登记。”

“小刘,带孩子出来上超市还是要戴好口罩呀!”

“这是新印制的文明城市宣传册,咱们一起看看!”

这是二牌楼小区8号楼楼长张洪琴,从冬走到夏,从疫情防控到文明城市创建,她们成为社区的好帮手、居民的好管家。

2020年伊始,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既是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也是对基层治理的一次实战检验。

为布好社区防控网,双桥区开展“抗击疫情党旗红”活动,在社区建立党组织——业主委员会——楼院党小组——党员楼院长——党员单元长的“五级网格”架构,吸纳社区干部、党员志愿者、机关企事业单位在职党员等多方力量下沉入网格成为“网格员”。

“全网”行动,分片包干,分兵把守,责任到人,全区防控工作真正做到了高效、精准、精细,将疫情控制在网格中。

基层是社会治理的“神经末梢”,实践证明,基层党建是基层治理的根基,基层党组织是带动基层治理的“红色引擎”。

治国安邦,重在基层。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

如何真正实现党建引领社会基层治理,如何推动构建多元共治的城市基层治理体系?

“作为全市主城区,我们必须在加强和推进城市基层治理能力体系现代化上不断探索,构建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让党组织服务延伸到社区治理的最末梢。”面对辖区人口密集、老旧小区多的现状,新时代又催生新业态造成“党建真空”,双桥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杨新蕾认为,扩大城市基层党组织有效覆盖,强化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已势在必行。

受疫情防控社区“五级网络”架构的启示,结合双桥区基层党建工作特点,双桥区全面实施“红网覆盖”工程,实现党的组织和工作全覆盖。

从行政主导向多元共治转变、从局部改革向整体优化转变、从注重硬指标向关注人民群众获得感转变、从以投入促发展向精准发力转变。面对新时代城市基层治理问题,双桥区以一张“红网覆盖”精准破题。

纵横“两个维度”着力提升精细化治理水平

——变“单兵作战”为“上下联动”,变“各自为阵”为“互联互动”,从纵横“两个维度”着力,变“条块分割”为“纵合横连”

这几日,双柳小区3号楼的居民们终于不再闹心,由于化粪池堵塞外泄,居民们的身心健康和生活都受到了很大影响,如今这一问题终于迎刃而解。周玉洁大娘竖起大拇指说:“多亏了网格长王秀芝出面多方协调,有事找她准没错!”

“网格员就是好,社情民生全知晓,处理问题快又好。”这在双柳小区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可。作为一名有着36年党龄的老党员,王秀芝带领网格党小组既是百姓的贴心人,也是社区干部的好帮手。

在文庙社区,像王秀芝这样的“红色网格员”共有132名,“零距离”服务5600多名社区居民。双桥区实施“红网覆盖”工程后,共选派网格长、网格员2516名,在党委政府和群众之间架起了一座“连心桥”。

“自从社区有了网格党小组,各项事务做起来顺畅多了。”文庙社区党支部副书记周志华告诉记者,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正是有了这一支“红色力量”的努力,使得很多问题和矛盾得以化解在萌芽状态。

体制顺则百顺。城市基础党建是条块结合、纵横交错的综合性工作,双桥区从纵横“两个维度”着力,变“条块分割”为“纵合横连”。

纵向上,建立了区委、街道党工委、村(社区)党组织、网格党支部、网格党小组的“五级”纵向网格,发挥区委总揽全局、镇(街道)党(工)委统筹协调、村(社区)党组织具体实施的作用,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村民委员会、村民监督委员会、综合服务站、合作社等协调联动的农村组织体系和居民委员会、居民监督委员会、业主委员会、物委会、物业服务企业、楼门长、综合服务站共同参与的“八位一体”社区治理体系,统筹党员分布,创造性地发挥网格党支部及支部下的网格党小组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作用。

横向上,通过组建镇(街道)大党(工)委和村(社区)大党委(大支部),有效整合区域内各种资源,构建以镇(街道)党组织为核心、村(社区)党组织为依托、辖区单位党组织和党员共同参与的“大党建”工作格局。目前,12个镇街均已成立“大党(工)委”,设专兼职委员145人,吸纳12个省市直单位、34个区直单位、28个“两新”组织党组织进驻“大党(工)委”发挥作用;64个社区和24个村建立起“大党委”(大支部),吸纳44个区直单位、68个“两新”组织党组织进驻社区(村)“大党委(大支部)”发挥作用。

党建引领统筹资源形成多元共治强大合力

——“红色平台”驻网格,“各个领域”进网格,“党建联盟”强网格,“制度机制”保网格

如何让“红网”成为“红色引擎”,发挥红色效应,成为多元共治共享的“和谐网”,构建人民满意的“福祉网”?

双桥区给出的答案是让“红色平台”驻网格,“各个领域”进网格,“党建联盟”强网格,“制度机制”保网格。

最近世纪城社区的党支部书记李悦每天都在忙着“指尖上的社区”小程序的运营,她盼着能早一天将这种智慧党建模式推荐给居民,打通服务居民的线上平台。

居民“点单”,社区“接单”。李悦告诉记者:“通过与辖区企业积极搭建‘互联网+党建’,将红色联盟、办事指南、律师说法、家门口服务等便民项目汇聚在线上平台,让红色服务平台入驻网格,为党员群众提供功能齐全的红色家园。”

阵地建设不断优化完善,党的引领作用才能在网格中发挥作用。

双桥区开展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达标攻坚行动,在区域内各单位企业资源共享下,社区办公场所不达标问题得以解决,社区居民有了真正标准化的“党群之家”;

依托党群服务中心成立社区党校,发挥线上线下优势,打造“微课堂”“公众号”“情景党课”,让党员在“家门口”学习教育,52个村和62个社区成立了党校,储备教师295名,收集整理各类课件资源366个;

依托“961890”“12345”等服务功能,建立群众生活服务平台,围绕群众的“家务事”“生活购”等,通过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创新技术,搭建“线上+线下”的“一站式”生活服务平台。

将各领域党建资源汇聚起来,实现优势资源互补互利、党建工作齐抓共管、齐头并进的局面,这也是双桥区一直在努力的方向。

通过“双报到”活动,2954名在职党员和290个企事业单位党组织到镇街、村社区报到,开展各类服务项目342个。采取“强+弱、机关+基层、大+小、社区+农村、行业+行业”等方式,把有共同愿景、共同利益、共同需求的基层党组织链接在一起;

按照“人才联培、党员联管”原则,组织辖区内成员单位签订共建协议,通过干部交叉任职、人才结对培养、党员双重管理等措施加强队伍联管,通过“结对子”“主题党日”等活动,促进党员干部优势互补、共同提高;进一步深化党员“先锋指数”积分制管理,定期亮榜晒成绩单进行网格党员大排名……

打破行政隶属壁垒和“条块分割”的组织架构,建立区域网格化“党建联盟”,推进单位党建、行业党建、区域党建在网格中同频共振,激发红色力量,双桥区形成了党建引领多元共治、一呼百应的强大合力。

搭建志愿服务载体发挥党建强大核心力量

——干部带头示范,机关带动基层,党内带动党外,打造服务品牌,发挥党建强大核心力量

在文庙社区,社区干部任“片长”,与24个楼院长组成以党员为骨干的社区“帮帮团”,解民忧纾民困帮出一片和气;

在世纪城社区,开展提供小方便、记好小台账、办好小事情、解决小问题的“四小服务”,解决了事关群众民生的“大问题”;

在中华路街道山庄社区,由扶弱济困队、维权调解队、环境卫生队、平安巡防队、医疗救助队、文体科技队、情感关怀队七个小分队构成的“彩虹联盟”,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打造新型社区……

作为城市的核心区,双桥区在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实践探索中从未懈怠,并早在2009年就被命名为首批“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

“街道有事企业来帮忙,企业有困街道帮疏解,镇街社区和辖区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签订共驻共建协议书,结成党建联盟,将村社区党建、驻区单位、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建统领起来。”头道牌楼街道工委书记田玉军告诉记者,“红网覆盖”真正形成了城市基层治理的合力。

将“凝聚党员、凝聚群众、凝聚社会”作为重要方向,以精准高效服务群众为着力点,以党建联建为基本方法,以价值引领、人才引领、专业引领和文化引领为主要内容,“红网覆盖”工程推动形成了适应多元社会、推动跨界资源整合的城市社区治理新格局。

如今,双桥区涌现出各具特色的联创服务品牌和各领域党组织书记、党员典型,切实发挥党组织在城市基层治理中的核心作用;

创建了“民俗文化一条街”“桃李文化街区”“道德文化街区”等党建示范带,拉近了各领域党组织、党员与群众之间的距离;

党员和党组织下沉一线,搭建“邻里守望”平台、开展“居民点单、支部下单、党员接单”的“先锋定制”等服务,打通服务“最后一公里”……

风好正是扬帆时,不待扬鞭自奋蹄。这些奋进的力量,正凝聚成一股磅礴的红色动能,不断推动着双桥区城市基层党建创新发展,走出一条共驻共建共享共治的社会治理创新探索之路。本网记者张丽莉

分享到微信X

用微信“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即可将网页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