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13512/2020-22074 | 主题分类: 财政、金融、审计 | 发布机构: 市财政局 |
文件编号: | 有 效 性: 有效 |
承德市财政局2019年工作总结
2019年,面对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市财政局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省市委决策部署,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聚焦全面建设高质量财政目标,坚持打基础利长远、讲传承谋新篇,在应对挑战中砥砺前行,在抢抓机遇中担当作为,在开拓进取中创新突破,年初确定的绩效目标指标全部较好完成,稳妥实现了财政改革形势向好,有力推动了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全年机关党建、脱贫攻坚、财源建设、生态保护、绩效管理、信息宣传等19项工作获得市级以上表彰奖励,市领导给予“好”“很好”等肯定性批示25次,实现高质量财政建设良好开局。
——政治建设开创新局面。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着力提高政治站位,强化理论武装,严守纪律规矩,推动全局工作始终保持正确政治方向。坚持旗帜鲜明讲政治,持续推进意识形态工作,把践行“四个意识”、做到“两个维护”落实到财政实际工作中,牢固树立“财”服从服务于“政”意识,财随政走、政令财行成为自觉行动。认真落实《进一步加强机关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关于激发党员干部新时代内生动力的实施办法》等文件,连续两年被评为全市党建工作示范单位,并在党建工作会议上做典型发言。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取得成效和主要做法得到市委巡回指导组的充分肯定。扎实组织做好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工作,全局运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有效提升。制发了《关于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的意见》,持续加强党风廉政警示教育,深入开展纠正“四风”和作风纪律专项整治,积极配合市委巡察组开展巡察工作,全局全面从严治党的态势得到进一步巩固。
——收支规模实现新突破。在大力度去产能、调结构、治污染和实施更大规模减税降费的情况下,狠抓收入组织,强化财税部门联动,及时分析预判和督导调度,全市全部财政收入完成230亿元,增长6.54%、增收14.1亿元,增幅位居全省第4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12.5亿元,增长7.57%、增收7.9亿元,增幅位居全省第6位。其中:税收收入完成81.4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72.4%,收入质量位居全省第2位。非税收入完成31亿元,占年度预算的125.1%,增长38.1%,拉动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6个百分点。深入开展综合治税,累计采集涉税信息26万条,清查4737户、清收入库9.4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415.4亿元,占调整预算的93.9%,增长13%,增幅位居全省第1位,较好地保障了各方面需求。
——争取支持迈上新台阶。抓牢京津冀协同发展、脱贫攻坚、生态环境保护等重大历史机遇,全年争取上级转移支付资金230亿元,较去年增加9亿元,为历年来最高。其中:争取省洁净煤取暖补贴资金2.98亿元,占全省的34.2%;成功争列国家财政支持深化民营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综合改革试点城市,获奖励资金4000万元;争取潮河流域、滦河流域补偿资金8.7亿元、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9.9亿元(其中市本级1.8亿元)、林业发展资金8.6亿元、大气及水污染治理资金5亿元,支持大气、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争取上级企业养老保险调剂金17.2亿元,支持企业养老保险政策落地落实;争取中央和省专项资金18.1亿元,支持普通国省干道建设、养护等工作;争取中央、省基本建设资金12.8亿元,支持京津风沙源治理、保障性安居工程等重点项目建设;争取化解过剩产能资金6421万元,支持建龙特殊钢等企业化解过剩产能;争取专项资金8046万元,支持天大钒业、承德露露等40余家企业转型升级。此外,争取新增政府债务限额66.4亿元,较去年增加10.6亿元、增长19%;争取再融资债券41.2亿元,债券资金争取额度为历年最高。
——助力发展交出新答卷。坚持发展第一要务,认真落实支持民营经济发展、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等系列政策措施,把落实更大规模减税降费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头等大事来抓,全年全市完成减税降费30.79亿元,其中减税23.04亿元,降费7.75亿元;筹集资金超6亿元偿还民营企业欠款,筹集资金20亿元支持建龙钒氮合金、天大钒业5000吨钛合金等百余个项目建设,年新增500万元以上纳税企业52家、达到479家;新增超亿元纳税企业2家、达到21家。新增国控集团注册资本2890万元,划转至国投集团优质经营性国有资产5亿元,国控集团总资产增长11.6%,达到240亿元。国投集团主导产业项目投资1.1亿元,累计投资企业17家,完成投资5.9亿元,累计开展融资担保业务2717笔、金额152亿元。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增信基金、农业产业化增信基金为93家企业融资199笔、融资11.2亿元,“政银企户保”模式累计撬动金融机构贷款36.4亿元,实体经济持续发展壮大。规范推进PPP项目运作,累计落地项目45个、投资规模达296.5亿元,引入社会资本271.4亿元。累计筹集资金3540万元,支持“承德办事一次成”改革,“智慧政务”系统、“满意承德综合服务平台”上线运营,营商环境日益优化。
——财税改革取得新进展。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印发实施《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实施意见》等系列文件12个,累计开展脱贫攻坚、教育、农业等领域重点评价项目47个、金额46亿元,资金覆盖率达到100%,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初步建立。市直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台账建成并运用,累计采集国有资产信息2400余条、纳入台账国有资产400余亿元。制定了《市级国有金融资本集中统一管理实施方案》,纳入财政集中统一监管企业2家,市级国有金融资本规模达到10.2亿元。市以下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深入推进,其中教育领域市本级配套安排资金8项、3911万元;医疗卫生领域市本级配套安排资金7项、4475万元。深化环保税征管改革,实现税收9277万元、增长40.1%。全力实施政府采购电子化业务平台、网上商城、评审专家管理系统,政府采购效率和规范性得到新加强,全年全市实现采购规模超52亿元、资金节约率达5%。认真做好预算评审、财政中期绩效评估、重点项目绩效评价等工作,全年全市完成项目评审金额117.9亿元、审减率达13.1%,特别是审减“满意承德”、“两站一频”“电子政务内网”等三个信息化项目,节约资金3842万元,得到市领导的充分认可。
——民生保障收获新成果。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持续保障,各项民生政策落到实处,全年实现民生支出346.7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3.5%,有力保障了全市10项民生工程、20件民心实事的顺利实施。争取专项扶贫资金16.3亿元、整合涉农资金21.7亿元、京津唐对口帮扶资金5.4亿元,支持6.03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丰宁、围场、隆化3个深度贫困县顺利通过省级考核验收。安排资金9.8亿元,全面落实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公立医院改革、公共卫生服务、困难群众救助等政策,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标准为108元、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补助标准达到520元,企业养老金待遇连续15年提高。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试点完工项目40个、投资18.1亿元,绩效考核连续两年位列全省第一。安排科技、文化、体育等领域资金8.2亿元,支持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党校后勤体制改革等重点工作,承德博物馆、冰上运动中心建成投用。安排教育保障资金27.2亿元,全面落实“两免一补”资助、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等政策,承德应用技术职业学院正式建成招生。筹集资金2.3亿元支持市中心城区老旧小区改造,涉及老旧小区102个、居民8169户。筹集资金4502万元,支持市食品药品检验检测实验室建成并投入使用。
——风险防控推出新举措。《承德市各级政府隐性债务问责实施办法》《承德市政府性债务风险应急处置预案》等文件落地落实,偿债主体责任有效压实,累计偿还政府债务本息及服务费79.3亿元、棚改贷款还本付息3.6亿元,化解隐性债务32.1亿元,全市债务风险总体可控。积极开展财政暂付款消化工作,全年消化暂付款15.1亿元,超出消化任务5.5亿元。利用好预算管理信息、财政专项资金即时监控、扶贫资金动态监控等系统,完善“123”资金监管体系,有效防范财政运行风险。研究制定了市级机关培训费管理、差旅费管理、出国经费管理等办法,财政资金支出实现规范有序。扎实开展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一卡通”等监督检查工作,有力保障了相关政策落实和财政资金使用。
——基础工作再上新水平。坚持久久为功,持续加强财政财务管理。进一步完善标准化绩效考核体系,考核结果得到充分运用。完善督查督办机制,研究制定重点工作“双周双清单”制度,推动省市重点工作任务全部办结。持续加大信息宣传力度,省级以上媒体刊物上稿率稳步提升,2019年信息宣传工作位列全国财政信息直报点第一名和全省第一名。积极组织申报省级科研课题,7项课题获得省级成果奖,数量居全省前列。圆满完成机构改革工作,最大限度保留了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为财政事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大力实施干部素质提升工程,组织开设“财政干部大讲堂”“会计基础知识学习课堂”,选派干部参加省市培训班,干部素质得到进一步提升。全面完成会计资格考试无纸化工作,推动我市入选全省会计工作先进工作集体3个、先进工作者3人。加强信息化建设,保障财政一体化平台17个业务系统的平稳运行,有力支撑了财政业务开展。创新财政基层培训,建立完整师资库,累计培训全市财会人员6214人,实现市县乡全覆盖。积极建设财政改革发展实绩陈列室,累计收集文件资料522份、老照片老物件239件。组织开展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活动,参加市直机关篮球赛获得冠军、全市歌咏比赛获得二等奖。
用微信“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即可将网页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