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13515/2022-31107 主题分类: 环境保护 发布机构: 市生态环境局
文件编号: 有  效  性: 有效
生物多样性保护系列(二)丨承德市自然保护区发现毒蝇鹅膏菌
2022-10-09   14时35分 浏览次数:

     近期在河北省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调查过程中,承德北部滦河上游、塞罕坝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相继调查发现了外生菌根菌——毒蝇鹅膏菌。资料显示,该菌国内主要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和新疆等地。此菌发现,填补了河北省未见分布的空白,同时证明了承德市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得到充分恢复并运行良好。该菌属外生菌根菌,可与云杉、冷杉、落叶松、松、黄杉、桦、山毛榉、栎、杨等树木形成菌根。夏秋季在林中地上可成群生长。


     毒蝇鹅膏,又称毒蝇伞、毒蝇菌、捕蝇菌、蛤蟆菌、太阳菌等,子实体较大,是1753年描述于欧洲的一种美丽的蘑菇,因其漂亮的外表和各种神奇故事与传说,毒蝇鹅膏逐渐成为人们心目中蘑菇形象的代表。然而就是这样一种漂亮的蘑菇竟然是一种毒蘑菇,因其含有异噁唑衍生物和毒蕈碱等毒素,误食后可以造成神经精神型中毒。因其含有毒蕈碱,在欧洲很多地方被用来毒杀苍蝇。误食后约6小时以内发病,产生剧烈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及精神错乱,出汗、发冷、肌肉抽搐、脉搏减慢、呼吸困难或牙关紧闭,头晕眼花,神志不清等症状。使用阿托品疗效良好。此菌还产生甜菜碱,胆碱和腐胺等生物碱。该菌可药用,小剂量使用时有安眠作用。    

     毒蝇鹅膏菌盖鲜红色至橘红色,偶尔黄色,被白色至污白色,锥状、疣状、颗粒状的鳞片,菌褶白色,菌柄中上部生有白色膜状菌环,基部膨大呈球形。外观上很容易辨别。


分享到微信X

用微信“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即可将网页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