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13502/2022-25477 | 主题分类: 科技、教育 | 发布机构: 市政府办公室 |
文件编号: | 有 效 性: 有效 |
鲍龙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双减’新形势下为中小学教师减负,推进家庭学校教育一体化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加强督学队伍建设。
为中小学教师减负是一项系统性工作,涉及多部门、多领域,必须强化统筹协调,充分发挥政府教育督导部门的监管干预、评价导向作用。目前,各级教育督导部门均设立在教育行政部门,督导队伍、督导体系、督导体制机制不够优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育督导的权威性、时效性。2020年,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后,河北省及各市均出台了实施方案,主要任务是理顺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加强督导队伍建设、创新督导方式、加强督导力度。结合您的建议,今后,各级政府将构建一支专兼职结合、数量充足、结构合理、业务精湛的督学队伍。同时,建立教育督导专家库。按照各类督导工作需要,组建六支专家队伍,在督导方式方法创新方面,将建立部门联合督导,横向、纵向交叉督导机制,通过综合督导与专项督导相结合、过程性督导与结果性督导相结合、经常性督导与随机督导相结合、明察与暗访相结合等方式,提升督导质量与效率。同时,建立督导问责机制,对在中小学教师减负中不作为、不担当,履职不到位的单位和其责任人实施问责,确保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之外的负担得到根本性减少、减轻,使他们能安心从教、静心从教。
二、关于加大教育投入。
教师公开招聘是我市教师补充、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建设年轻化、专业化的教师队伍的重要举措。我市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工作方案》,按照学年度周期核定学校自然减员空编岗位数量,用于教师补充,招录教师全部补充到各级各类学校,提升了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教育质量,确保学校的平稳有序。
三、关于探索教师弹性上下班。
近年来我们在确保教师在完成固定的工作时长、规定教学任务的基础上,在以下几方面做了积极探索。一是探索建立 AB岗制度 ,方便参与课后服务的教师应急调整、交替轮岗 。二是完善班主任选配工作,配备副班主任 ,合理界定正副班主任职责分工及相关待遇,统筹做好班级管理工作,避免因弹性上下班产生班主任缺席班级管理问题。三是鼓励各地各校采取购买服务方式, 引入社会资源 ,加强课后服务工作,减轻校内教师过重工作负担。四是加强教师关心关爱,统筹考虑教师实际困难,积极创造条件,采取多种形式,为参与课后服务教师提供晚餐服务、解决子女托管、保障教师休息等,为教师排忧解难,做好教师教学生活后勤服务保障工作。
四、关于设立专门杂物分担部门。
目前,我市各学校基本由办公室具体负责统筹教学任务以外的其他工作。我们要求各学校要根据市教育局的统一部署,结合本校实际,在充分发扬民主的基础上,建立健全具有时效性、针对性的教师减负长效机制,做到让制度管人,让制度管事;健全教师减负工作监督检查机制,建立起自评、互评相结合的督导评价体系,深入持久地开展教师减负,保证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市教育局也积极协调其他各部门减少对中小学校、教师的不必要干扰,严格规范督查检查评比考核创建事项,建立清单管理和审批报备制度,未经备案审批不得安排教师参与和教育教学无关的活动,切实减轻教师负担。
五、关于增加课后延时服务补助。
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实施方案》(承办传〔2021〕41号),目前我市全面推进课后延时服务全覆盖,积极探索开展寒暑假课后延时服务,由学生自愿报名参加,征求家长意见。进一步完善托管服务经费保障机制,所需经费由同级财政负担,不向学生收取费用。
六、关于开设心理咨询室。
近年来,为进一步提高我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标准化水平,按照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室评估标准,我们组织全市各级各类学校积极调整房间布局,增加功能室,美化装修环境,购进沙盘、团体辅导等设施设备,仅2021年,全市学校新增各类辅导设施设备300余件,整体建设水平大幅提升。目前,全市所有千人以上中小学校已全部建立了心理辅导室,全市具有国家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的教师共700余人。各学校心理辅导在做好学生心理疏导服务的同时,定期对学校教师进行心理状况筛查,并有针对性地为心理焦虑、压力较大的教师提供心理疏导服务。
七、关于试行教师+家长志愿者合作带娃。
目前,我市课后服务人员以本校教职工为主,校内师资紧张,课后延时服务后劲不足。下一步,我市将结合代表的良策探索,内挖潜力,外寻资源,打造承德特色课后服务名片。一是聘请以退休教师、团校校外辅导员、少先队校外辅导员、具备资质的社会专业人员、高校学生志愿者、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等社会各界热心教育事业人士为补充;二是探索政府购买服务方式依法依规引入具有专业资质和良好社会声誉的机构参与校内课后服务,更好满足部分学生发展兴趣特长等特殊需求;三是充分利用少年宫、文艺院团、青少年活动中心等社会资源;四是采取学区教师走教、城乡结对帮扶等形式,帮助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开展好课后服务。
八、关于开展家庭教育讲座。
2019年,我们争取社会资源的支持,助力承德家庭教育的开展,创建了“在线家长会”——承德家庭教育大讲堂公益讲座平台。从2019年10月份起至今,已举办线上家庭教育讲座28场,28个专题,参与线上学习的家长累积达350万多人次。为确保平台常态化的运行,发挥其简便、快捷、公益化等方面独特的优势,我们建立了从市到县、区和中小学、幼儿园的直线联接的运行模式,即:市成立在线家庭教育推进办公室,确立专人负责与县、区的沟通联系,县、区也相应成立推进办,成一名专人负责与学校和幼儿园的沟通联系,各中小学,幼儿园责成一名德育主任通过家校微信群将每期的家庭教育讲座及时传递给家长,并督促广大家长参与培训学习。平台运行两年多来,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广大家长对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正面评价非常高,仅收到家长反馈的留言、感想和体会就达近50万条。
九、关于推进家校教育一体化。
近年来,我市在加强家校合作,乃致社会教育相结合方面做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工作。一是从2006年开始,我们致力于家长学校建设,主要负责家庭教育培训。目前,全市规模以上的中小学、幼儿园都成立了家长学校,总数达1555所,实现了家长学校的全覆盖。我们也相应成立了家长学校委员会,委员会由学校主要负责人牵头,吸收家长委员会代表参加,制定了相应的工作制度、工作计划。规定每学期线下家庭教育培训不少于两次,线上培训不下于五次。二是我们在各中小学和幼儿园普遍成立了家长委员会。目前,全市有校园级的家长委员会1555个。家长委员会按照严格的程序,民主推选出其组成人员。我们先后下发了五个有关加强家长委员会建设的专项文件,对学校支持家委会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赋与家委会对学校的监督、建言献策等权利。家委会独立全程参与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定期召开评议会、通气会。据不完全统计,仅2021年一年,全市收到来自家委会的建言献策,150多条,学校梳理落实改进工作35项。三是加强家庭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开展了一系列的家庭家教师资培训。我们争取省关工委支持,举办了五期家庭教育指导师师资培训班,目前全市有取得国家级家庭教育指导师资格证书的1200人,省级的525人,平均每所中小学和规模幼儿园有两人持家庭教育指导师资格证书。此外,我们还建立了从市到县、区、校的三级家庭教育讲师团,分工、分专题负责全市的家庭教育培训。四是为促进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的有机结合,我们建立激励考核机制,将家庭教育纳入对县、区政府教育工作的考核内容,定期进行督导考核,同时规定每两年举办一次家庭教育工作的经验交流会。今后,我们将继续宣传贯彻“家庭教育促进法”,加强家委会建设,加强线上线下家庭教育培训,督促落实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主体责任,积极动员全社会关注、支持、参与家庭教育。
用微信“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即可将网页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