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13506/2022-31248 | 主题分类: 工业、交通 | 发布机构: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
文件编号: | 有 效 性: 有效 |
承工信提字(2022)第11号 (A)类
是否同意公开(是)
对政协承德市第十五届委员会第二次会议
第0282号提案的答复
孙书书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向“无废城市”迈进,积极推进固体废弃物循环再利用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市紧紧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机遇,围绕功能定位,全面启动国家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创建工作,在工业固废综合开发利用方面进行了积极地探索和实践,通过综合运用政策驱动、典型带动、宣传促动、市场拉动等多种有力手段,推动尾矿及其他工业固废资源综合利用由“低效、分散利用”向“高效、规模利用”的转变,走出了一条“变废为宝、变害为利”的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之路,工业固废开发利用初见成效,特别是我市尾矿制备优质绿色建材产业已初具规模,形成了比较完善的产品体系。2011年,我市被确定为全国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建设试点之一;2016年9月,被工信部确定为全国12个工业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之一。
一、工业固废资源概况
承德是国家确定的262个资源型城市之一,也是我国除攀枝花外北方最大的钒钛磁铁矿资源基地。承德地区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储量的矿种59种,已开发利用的52种,超贫钒钛磁铁矿探明储量超150亿吨,预计地表矿之下还有100亿吨以上的资源储量,资源总量可供百年开采。目前承德地区钒钛铁精粉年产量约为3000万吨,承德市矿产资源现状总的特点是矿产种类多,矿床数量多,但小型矿床多,大中型矿床少;单一矿床少,共生、伴生矿床较多;富矿少贫矿多;矿产分布不均衡。
(一)固废资源总量情况。多年的矿业发展,加之多数铁矿超贫的特性,产生了大量的尾矿和矿山废石。我市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由尾矿、钢渣、高炉渣、粉煤灰、煤矸石等组成,其中尾矿和矿山废石约占全市工业固废总量的90%左右。截止到2021年底,全市尾矿累计存积量约30亿吨,采矿拨岩等形成的矿山废石约16亿吨。此外,每年新增尾矿和矿山废石约2亿吨左右,粉煤灰产生量约120万吨,脱硫石膏产生量约80万吨,钢渣产生量约150万吨,高炉渣产生量约450万吨。2021年全市尾矿综合利用率81%,粉煤灰利用率利用率100%,脱硫石膏利用率100%,钢渣利用率100%,高炉渣利用率20%,处置率100%。
(二)尾矿排放情况。从尾矿类型来看,主要为钒钛磁铁矿尾矿和鞍山式磁铁矿尾矿,其他尾矿数量很少。2020年承德市年排放尾矿2.46亿吨,其中:钒钛磁铁矿尾矿1.98亿吨、占80.66%,鞍山式磁铁矿尾矿0.35亿吨、占14.03%,钼矿、金矿等其他类型尾矿合计0.12亿吨、占5.31%。
从各县区的尾矿排放量分布来看,以宽城县和滦平县尾矿排放量最大。宽城县尾矿排放量占22.91%,滦平县尾矿排放量占22.72%,二者合计排放量占全市总量的45.63%。其次为平泉、隆化、承德、丰宁四个县的尾矿排放量较大;营子、围场、兴隆、双滦、双桥的排放量较小。
(三)尾矿堆存情况。从各县区堆存尾矿的分布来看,以宽城县、滦平县堆存量最大,宽城县尾矿堆存量约8亿吨,占全市总量的23.51%,滦平县尾矿堆存量约7亿吨,占全市总量的20%,二者合计堆存量15亿吨,占全市总量的50%;其次为平泉、隆化、承德、兴隆、丰宁五个县的尾矿堆存量较大;营子、双滦、围场、双桥的堆存量较小。
可见,无论从排放量和堆存量来看,承德市尾矿类型以钒钛磁铁矿尾矿和鞍山式磁铁矿尾矿为主,其他种类尾矿量较少。因此,承德市尾矿综合开发利用的重点领域为铁矿尾矿的综合利用,重点县区首先为宽城、滦平,其次为平泉、隆化、承德、兴隆、丰宁。
二、我市固废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现状
承德市在固废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方面起步较早,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突出高点站位,科学确立发展路径。按照“规划先行,科学有序,稳中求进,进中求效”的原则,2016年,委托山东科技大学编制了市县两级尾矿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总体规划,2021年,市工信局又委托承德睿索研究院有限公司编制以尾矿为主的“十四五”新型建材产业发展规划,因地制宜,统筹兼顾,实行全市“一盘棋”开发,立足市场,形成高中低档产品相配套的产业格局,涵盖有价元素提取、尾矿制备新型绿色建材、尾矿砂农用、建筑砂石骨料以及尾矿胶结充填等开发路径,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布局。
(二)突出政策支持,搭建产业发展平台。几年来,在组织机构方面,我市组建了“承德尾矿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中心”;在政策保障方面,出台了推进尾矿开发利用的《若干意见》、《推进方案》,市委全会通过了《决定》;在推进落实方面,制定了《尾矿综合利用工作考核办法》;2013年6月,河北省政府下发了《关于加快尾矿库综合开发利用的意见》,对承德尾矿开发利用给予重点支持。
(三)突出项目建设,推动产业快速发展。承德固废开发无论是在资源、区位、技术、市场,还是政策保障方面,都具有了成为大产业的优势条件,通过广泛招商引资、内引外联、政策推动,宣传促动,一大批尾矿综合开发利用项目相继落地、投产。截止2021年底,全市累计实施尾矿制备新型建材项目130余个,砂石骨干生产企业46家,带动就业6000余人,已形成涵盖墙体材料、路面材料、保温材料、微晶材料等10大系列100多种产品,年消纳尾矿7000多万吨,产品远销津京冀辽蒙等周边省市建筑市场,承德新通源微晶装饰板材、宽城嘉瑞德低碳板材、金隅干混砂浆等中高端产品还走出国门,出口日本、巴西、委内瑞拉、中东等国家和地区。承德德厦生态渣透水砖被住建部列入《海绵城市建设先进实用技术产品目录(第一批)》的通知中,向全国给予推广,已经铺到北京长安街、张家口冬奥会会场,是建设海绵城市的理想产品。
(四)突出科技研发,提升核心竞争力。2014年,河北省工信厅、承德市政府、北京金隅集团联合组建了河北睿索固废工程技术研究院,与40余家科研院所成立“京津冀尾矿综合利用技术创新联盟”,搭建了产学研交流合作平台,建立了院士工作站、新型研发机构、工业诊所等7个研发平台,先后开发、新技术、新产品30余项;授权、受理专利20余项,主持、参与制定标准20余项,特别是2021年研究院牵头承担了科技部可持续发展议程示范区水功能涵养区固废专项课题,获得专项支持2800余万元。全市固废开发科技支撑不断强化,开发利用水平不断提升,有效带动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五)突出基地建设,实现大宗利用。以国家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示范基地为平台,抓住北京疏解非首都功能工作和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有利时机,充分利用我市拥有丰富的矿山废石、尾矿等二次资源,满足北京市每年1.1亿吨左右的砂石需求缺口,加快推进环京绿色砂石骨料基地建设。目前我市现有砂石骨料骨干企业46家,京承两地政府挂牌1000万吨级绿色砂石基地3家,年制备砂石骨料9000万吨,年销售量5000多万吨,其中本市需求约2000万吨,销往北京、雄安等省内外砂石骨料约3000多万吨。我市砂石骨料生产已经从传统的河道采砂、开山炸石制砂转变为利用尾矿废石分级筛选砂石骨料,减少了矿山企业尾矿排放量,节省了尾矿库容量,降低了尾矿库安全隐患,同时为企业节约了成本,提高了效益,一举多得,走出了一条“变废为宝,变害为利”可持续发展之路。
(六)突出园区培育,壮大龙头企业。依托前期规划的营子金隅冀北建材基地、隆化经济开发区尾矿建材园、滦平绿色建材产业园区、承德县石材产业园4个园区和平泉天罡、承德德厦、承德新通源、隆华泰山石膏板、承德瀚德石业等30个龙头骨干企业。通过与国内大型央企、行业领军企业和金融投资机构的对接、交流与合作,加大招商引资活动,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打造管理先进、装备精良、质量可靠、环境优美、品牌突出的新型建材产业园区。通过园区建设和龙头骨干示范引领,建立具有承德特色的新型建材产业集群。
(五)突出宣传促动,积极开拓市场。2015年以来,市工信局联合市直有关部门在北京、天津以及省内其他城市举办了多次有当地开发商、建筑商、设计单位、承德尾矿综合利用企业等多方参与,以尾矿产品为代表的承德新型建材产品推介会和招商活动,取得了良好效果。在廊坊“5.18”新兴产业展览会、在白洋淀召开的全省“美丽乡村”观摩会、2019年“京交会”上,我市专门设置了尾矿开发利用产品展区。另外在CCTV-12频道反映生态文明建设的纪录片《红线》节目中,在新华社、人民日报、工人日报、经济日报等媒体也多次进行正面报道,正面宣传报道了承德尾矿综合利用工作。同时在本市范围内通过新闻频道广泛开展了尾矿新型建材推广宣传月活动,通过这些平台和各方面卓有成效的工作,承德尾矿开发利用在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得到了各方面的广泛关注和认可。
三、固废综合开发利用产业链布局
深刻把握新型建材产业发展趋势,聚焦产业链完整度与现代化,持续延链补链强链,构建支撑承德新型建材产业发展的良好生态,打造“京北最大的新型绿色建材生产基地”。
(一)“矿选—尾矿—尾矿复选(提取磷精粉)—高端复合肥—磷石膏—新型建材”产业链。充分发挥承德共伴生矿产资源优势,加快对磷元素的提取,提高工业副产石膏的利用率。以丰富的尾矿资源为基础,以优势骨干企业为依托,利用矿选产生的砂铁尾矿进行有价元素提取磷精粉,制造高端复合肥,同时利用工业副产磷石膏生产石膏板等新型建材。进一步扩展尾矿在化工行业的产业链条,对承德黎河肥业有限公司实施绿色升级改造,重点推进史丹利化肥黎合肥业有限公司百万吨复合肥产业园项目建设,推进化工产业向下游延伸发展新型建材产业链,以泰山石膏、壹龙建材、泓润建材为龙头骨干企业,生产纸面石膏板、抹灰石膏、石膏保温板等新型建材,形成完整的循环经济产业链。
(二)“选矿—尾矿—砂石骨料、水泥、中高端建材、混凝土制品—装配式(被动式)建筑”产业链。以丰富的尾矿资源为基础,以优势骨干企业为依托,利用矿选产生的砂岩、铁尾矿、磷石膏以及电厂产生的粉煤灰、钢厂产生的高炉渣等为原料制备水泥,通过自主研发、技术引进等手段加大河钢承钢、承德建龙高炉渣在水泥及其他行业中的应用,减少高炉渣的堆存量;进一步加大承德金隅水泥有限公司、河北承大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水泥窑协同处置建筑垃圾、生活垃圾以及其他危险废弃物的力度,鼓励其他水泥企业实施水泥窑协同处置项目,打造完整的循环经济产业链。推进水泥技改升级,扩大水泥向下游延链,提升水泥制品档次,支持滦平远通公司积极推进总投资5亿元的装配式建筑新材料项目,补强产业链条。进一步加大研发力度,补强产业链条。发挥宽城新通源、丰宁恒釧龙、德厦建材骨干企业带动作用,发展微晶板材、微晶发泡陶瓷、透水砖、烧制陶粒加工生产技术,重点推进河北恒釧建筑材料有限公司总投资10亿元微晶发泡板材二期项目建设,推进宽城新通源公司微晶二期投资2发泡板材亿元2条70米烧结板材生产线项目,推动我市新型建材产品向高附加值、高质量发展,抢占国内高端建材产品市场。依托河北睿索研究院,重点发展高强度陶粒、烧结透水砖、岩棉系列制品等新产品的研发和成果转化,将我市打造成为京津冀区域新型建材生产基地和产品集散地。
(三)尾矿、粉煤灰、钢渣(水渣)、农业秸秆—土壤调理剂(基质)。以尾矿、钢渣、粉煤灰和农业秸秆等固废资源为基础,以院校技术和双滦亿丰企业为依托,加快发展承德工业固废农业化利用进程。
(四)尾矿—复选(有价元素提取)—磷、铜、钛、铁—钒钛新材料。目前承德共有选磷企业20家,年产磷精粉300余万吨,选钛企业7家,产值约18亿元,年产高钛粉40余万吨,产值约7亿元,尾矿提炼铜精粉企业2家。
四、发展方向
我市固废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目标相比,仍然任重道远,现正处于爬坡过坎,提质升级的关键时期,一些困难和问题需要克服和解决。急需在培育龙头企业、扶持高附加值项目发展壮大、努力开拓京津市场和环京砂石骨料基地建设上具有新举措。下步,我市将紧紧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机遇,以创建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为契机,围绕国家级工业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建设,推动尾矿综合利用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一)以新技术新产品推广为重点,加快推进工业固废减量化。推广使用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以节约资源再利用的理念,加大对矿山废石及尾矿综合利用的研究,使大宗固废利用水平不断提高,综合利用产业体系不断完善,利用规模不断扩大,存量大宗固废有序减少。一是积极推进承德国家级工业固废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和环京绿色砂石骨料基地建设,争创建设全国50个大宗固废综合利用基地和河北省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和示范企业建设,集约高效的产业基地和骨干示范企业引领作用明显增强,大宗固废综合利用产业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基本形成。二是大力推广尾矿废固资源加工绿色新型建材,将承德打造成京北绿色新型建材生产基地基地。三是加大科技支撑力度,支持产学研有机结合,鼓励企业建立研发平台,加大关键技术研发投入力度,重点突破源头减量和高端高附加值利用核心技术的研发、推广应用和示范集成。四是充分利用大数据、互联网等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推动矿山固废产量大的行业、县区、和产业园区建立“互联网+大宗固废”综合利用信息管理系统,提高大宗固废综合利用信息化管理水平,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促进固废资源综合利用率整体提升。
(二)以绿色制造体系建设为引领,加快推进工业固废资源化。一是开发绿色产品。遵循能源资源消耗最低化、生态环境影响最小化、可再生率最大化原则,组建了承德市工业创新中心,建成工业设计中心7家,积极开展绿色产品设计。2020年河钢承钢钒钛新材料有限公司“五氧化二钒”获得家国家级“绿色产品设计”称号。二是创建绿色工厂。按照绿色工厂建设标准建造、改造和管理厂房,集约利用厂区,积极引导企业创建绿色工厂。2020年,共有28家企业列入“省级绿色工厂”培育库,建龙特钢、承大环保等8家企业获评“省级绿色工厂”。三是打造绿色供应链。以龙头企业率先实现绿色转型带动上下游产业链绿色协同发展,构建涵盖研发、采购、生产、营销、回收、物流等环节的绿色供应链。
(三)以国家工业资源利用示范基地为依托,加快推进固废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化。一是以丰富的尾矿资源为基础,以优势骨干企业为依托,利用矿选产生的砂岩、铁尾矿、磷石膏以及电厂产生的粉煤灰、钢厂产生的高炉渣等为原料制备水泥、新型墙体材料等新型建材,形成较完整的产业链条。二是通过自主研发、技术引进等手段,充分发挥承德共伴生矿产资源优势,加快对钛、磷元素的提取,提高工业副产石膏的利用,形成以生产纸面石膏板、抹灰石膏、石膏保温板等新型建材泰山石膏、壹龙建材、泓润建材等为龙头的骨干企业。三是推动我市新型建材产品向高附加值、高质量发展,发挥宽城新通源、丰宁恒釧龙头骨干企业带动作用,抢占国内高端建材产品市场。四是依托河北睿索研究院,加快产品的研发和成果转化,将我市打造成为京津冀区域新型建材生产基地和产品集散地。
(四)以开展工业固废综合利评价工作为基础,加快推进企业固废综合管理规范化。根据省工信厅关于组织开展工业固废资源综合利用评价工作的通知,依据《河北省工业固废管理实施细则》,结合实际和企业需求,指导第三方评价机构合规、高效开展评价工作,组织尾矿综合开发利用企业开展综合评价工作,推进固废利用企业规范化管理。
2022年6月10日
领导签发:郑志民
联系人及电话:郑培军 13103242355
抄报:市政府办公室,市政协提案委员会
用微信“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即可将网页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