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13524/2022-31300 | 主题分类: 旅游、文化、广电、新闻出版 | 发布机构: 市旅游和文化广电局 |
文件编号: | 有 效 性: 有效 |
王建恒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在我市开展国家气候标志品牌‘气候宜居城市’和‘避暑旅游目的地’城市创建工作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首先非常感谢您对我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关心和关注。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生态强市、魅力承德”建设工作,致力于推动我市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避暑旅游目的地”评价工作概况及进展
“避暑旅游目的地”作为国家气候标志的子品牌,是衡量一地避暑气候生态资源综合禀赋的权威认定,是挖掘气候生态潜力和价值的重要载体。其评价工作是既“中国天然氧吧”创建活动后,气象助力生态文明建设、赋能地方经济转型发展的又一有益实践。2018年被写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2020年被列入第二批全国创建示范活动保留项目。2022年4月14日,国家气候中心印发《“避暑旅游目的地”评价工作实施细则(试行)》,对申报条件、工作流程等具体事项作详细阐释,开启了国家气候标志评价工作的新阶段。
(一)申报条件
区域内的夏季气候及与之相关联的生态环境等条件应总体适宜避暑旅游。申报条件可进一步量化为气候生态环境良好、水质优良、大气环境条件较好、植被覆盖率较高;气候和山水等自然景观多样;夏季气候风险总体较轻等。依托当地优质避暑气候生态资源,创造性开展旅游、康养、度假等方面的能力建设,能实现气候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具有示范推广价值。
(二)我市资源概况
我市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良。境内有滦河、潮河、辽河、大凌河四大水系,年产水量37.6亿立方米,是京津唐的重要供水源地(占潘家口水库年入库总水量的93.4%、密云水库入库总水量的56.7%)。林地面积占河北省的43.4%,草地面积占40%,森林覆盖率48%。承德地处燕山腹地,北部是茫茫林海,广袤草原;中部为低山丘陵,林木茂盛;南部峰峦重叠,峡谷幽深。海拔200-1600米,最高峰雾灵山2118米。市区为丹霞地貌。承德是享誉国内外的旅游胜地,是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获中国十大风 景名胜、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旅游胜地四十佳、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中国摄影之乡和中国摄影家创作基地等多项桂冠。1994年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为全国首批5A级景区。
截至目前,全市53家A级景区,其中涉水景区13家,涉山景区31家(既涉水又涉山景区10家)。从景区类型来看,文物古迹类共6家(占11.32%),自然景观类A级旅游景区共24家(占45.28%),工业旅游类共计5家(占9.43%),均为白酒工业旅游景区;城市公园类共计4家(占7.55%);乡村花海农田类共计7家(占13.21%),红色旅游类1家(占1.89%);旅游度假小镇、旅游度假区、文化主题公园、旅游演艺等旅游新业态类景区共计6家(占11.32%)。
总体来看,我市是夏季最佳旅游的地方,争取早日打响“承德避暑胜地”品牌。
(三)相关工作进展
截至目前,我省还未开展“避暑旅游目的地”创建活动,我市尚未进行相关创建工作,但在近年来的城市发展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避暑旅游目的地”创建工作打下良好基础。2019年5月6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承德市以“城市群水源涵养功能区可持续发展”为主题,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2021年,省气象局批复同意承德开展生态气象科技创新示范区建设。承德市是塞罕坝精神发源地,是京津冀水源涵养功能区,也是全国唯一一个以“城市群水源涵养功能区可持续发展”为建设主题的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2022年6月16日,河北省气象局与承德市政府签订合作协议,双方将在“十四五”时期将重点围绕6个项目开展合作,共同推进承德生态气象科技创新示范区创建,助力“生态强市,魅力承德”建设。
1.防范化解重大气象风险。围绕“平安承德”建设和拱卫首都安全需求,共同实施气象防灾减灾救灾工程,强化重点地区、重点领域的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和极端天气防范应对能力,筑牢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
2.服务承德生态文明建设。共同实施生态文明建设气象保障工程,强化大气污染防治气象服务,加强森林草原火情监测预警,发展农业生产、生态涵养、防雹防火抗旱等趋利避害型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提升国土绿化、生态保护和修复、湿地保护、水库调蓄水气象服务保障能力。
3.保障现代化经济建设。围绕承德“国际旅游城市”、京津冀休闲旅游康养基地等发展定位,共同实施现代产业气象保障工程,在农业、交通、清洁能源、旅游康养、公共卫生、冰雪经济等领域,打造现代产业气象服务体系,开展“中国天然氧吧”和避暑旅游目的地城市等国家气候标志品牌认证工作。
4.发展气象基础核心业务。围绕建设气象强市的战略目标,共同实施气象业务核心能力提升工程,加强暴雨等灾害性天气监测预警技术研究和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开展数值预报产品与本地自动站、天气雷达等实况观测资料的融合应用,强化智能集约的气象大数据应用,发展智慧气象服务体系。
5.共同实施乡村振兴气象保障工程。围绕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供给,做好关键农时和农作物病虫害防控精细化气象预报服务,结合承德“一环六带”农业产业化布局和优质农产品“五大基地”建设,优化农业气象观测站网,深化“一县一品”特色农业气象服务,开展特色农产品气候品质认证,建设智慧农业气象服务平台,推进农业气象服务标准化建设,做精做细农业气象指数保险服务。
6.加强气象基础设施建设。针对承德市、县两级气象业务用房不足、基础配套设施不完善等实际问题,共同实施气象设施综合提升工程,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严格气象台站探测环境保护,进一步夯实事业发展基础。
二、时刻准备“避暑旅游目的地”创建工作
我市把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承德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和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十届二次全会精神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以更宽的视野、更高的追求、更实的举措,提升工作质效,坚决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近年来,我市在生态文明建设、高质量发展、统筹城乡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等方面积累经验,时刻准备着“避暑旅游目的地”创建工作:
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取得新突破,大力弘扬塞罕坝精神,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抓好全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试点市建设。在推进高质量发展上迈出新步伐,做大做强“3+3”主导产业,打牢支撑高质量发展的“四梁八柱”,以科技创新引领全面绿色转型。在统筹城乡发展上取得新成效,全力推进滦河新城规划建设,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深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坚强保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取得新业绩,用心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为创造高品质生活,我市致力于统筹布局公共服务设施,打造高效便捷的15分钟社区服务圈,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扎实做好社区养老等工作,统筹抓好民生事业,让群众幸福感更可持续,确保社会和谐稳定,让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我市多措并举扎实推进“生态强市、魅力承德”建设工作,今年4月份督导各县(市、区)贯彻落实《承德市生态环境领域大排查大起底大整治工作方案》,细化全市生态环境大排查大起底大整治任务清单,彻底排查化解各类生态环境风险隐患,坚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大力 弘扬塞罕坝精神,严管矿产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坚决打击非法采矿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全面推进生态环境领域突出问题有效解决,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道路,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建设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强市、魅力承德”提供有力生态支撑。今日的承德,正全力推动创新发展、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奋力开启全面建设新时代“生态强市、魅力承德”新征程,为“避暑旅游目的地”创建工作做充分准备。
用微信“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即可将网页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