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特展|100余件精品!皇家瑰宝亮相安庆博物馆
2023-10-20   15时48分 浏览次数:

近日由安庆博物馆和承德避暑山庄博物院联合举办的“山庄瑰宝 梵宇藏珍——避暑山庄·外八庙皇家瑰宝大展”亮相安庆博物馆一楼C1展厅共展出100余件精品文物。

避暑山庄及外八庙是当今世界上现存最大、保护最好的皇家园林和皇家寺庙建筑群,1994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是见证中国封建社会发展末期的罕见的历史遗存。

第一部分

( 塞外宫城,造园杰作 )

具体介绍避暑山庄的修建始末、朴雅的建筑风格、精湛的造园艺术以及盛世七十二景,展现“山庄咫尺间,直作万里观”的辉煌景象。

第二部分

( 诘戎绥遐,无暑清凉 )

体现避暑山庄作为听政宫苑和避暑胜地的双重功用。“器以载道,物以传情”体现在避暑山庄陈设用品的细节处。同时这里也是清朝第二个“政治中心”,在山水交融处、觥筹交错间实现了和解,促进各民族大团结。

第三部分

( 佛从西来,万法归一 )


展示避暑山庄和外八庙所藏藏传佛教艺术珍品,揭示其中蕴含的丰富历史、宗教、民族文化和艺术价值。在避暑山庄内外修建了数座皇家寺庙,使宗教与政治互通为一,实现民族团结、宗教和谐和安定统一的目标。

第四部分

( 众星拱月,万世缔构 )


讲述外八庙的由来及其多元融合的建筑风格。外八庙在避暑山庄宫墙外形成拱卫之势,集中了汉、满、蒙、藏、维多民族宗教和建筑艺术之大成,体现了兼容并蓄、借鉴融通的理念和“仁怀天下,宇内一统”的治世思想。

清代铜鎏金珐琅太平有象

如展出的清代铜鎏金珐琅太平有象,为国家二级文物,其高40、底座20×12.2厘米。宝象卷鼻垂尾,四足直立,象牙、象耳均为鎏金,背托“大吉”葫芦绶带瓶,背毯上饰錾胎莲花纹,两端缀有璎珞,瓶中插鎏金如意、戟、磬饰件,寓意“吉(戟)庆(磬)如意,天下太平”;下置铜鎏金錾胎珐琅束腰长方形底座,饰仰覆莲纹。此器物将掐丝、錾胎两种工艺融于一体,纹饰自然流畅,釉色浅淡典雅,实属难得一见之佳品。

清代银嵌石佛塔

另一件清代银嵌石佛塔,尺寸10.7×10.7×18.7厘米,为银制,局部鎏金,有嵌石,喇嘛式佛塔,由塔尖、盛露盘、塔刹、塔身、塔座组成。塔尖为日月,下为盛露盘,塔刹为十三层相轮,皆为铜鎏金;塔身为覆钵式,塔身中间饰一圈鎏金莲瓣纹,中间有一龛门,龛门四周刻卷草纹,内有一尊铜无量寿佛;塔座为多层亚字形须弥座,座沿上下嵌贴饰件并嵌各色宝石,座底板上贴一层黄布,上画十字金刚杵。

清代铜鎏金释迦牟尼佛像

清代铜鎏金十一面观音像

清代铜鎏金文殊菩萨像

清代铜鎏金镂空雕花六角亭式佛龛(含一佛)

清代无量寿挂画

清代铜鎏金宗喀巴像

清乾隆铜鎏金掐丝珐琅香筒

清代青玉刻诗山子

清代铜掐丝珐琅三足炉

清乾隆绿地粉彩贲巴瓶

清乾隆窑变胆瓶

清乾隆松石绿地轧道皮球花包袱轿瓶

同时展出的还有清代铜鎏金十一面观音像、清代无量寿挂画、清乾隆窑变胆瓶、清代青玉刻诗山子等精美文物,展现多民族融合的特点和文化交流与融合,展示了避暑山庄和外八庙精湛的造园艺术和独特的美学价值,见证了中国多民族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凸显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伟大价值。据悉,此次展览将持续到12月。




分享到微信X

用微信“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即可将网页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