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尖绘砂画 匠心守传承
2023-06-04   09时33分 浏览次数:

——记河北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承德市工艺美术大师王凤艳

清水洗砂,金银丝嵌丝,小铲子铺满颜色。走进兴隆县郑氏砂画展室,砂画艺人王凤艳制作砂画的工序有条不紊,不多时,一幅精巧艳丽的作品便呈现眼前。

作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郑氏砂艺是用天然彩砂及金银丝纯手工制作的民间工艺,因工艺精巧、线条舒缓流畅、画面平滑结实、彩石清晰可见而闻名。

“栩栩如生的彩色砂艺画全凭手做,先用金银丝及胶水在板上嵌丝,然后用彩色砂石混合清水作画,全程纯手工制作,成品颜色鲜艳夺目,有着悠久的传承历史。”王凤艳介绍。

2005年,王凤艳来到兴隆县郑氏砂艺文化有限公司,开始从事“非遗”郑氏砂艺(画)制作,至今已有18年。为尽快掌握砂画的制作技艺,王凤艳在工作中精益求精,不断练习。

“掐丝的时候丝一定要直不能有疙瘩,这样创作出来的线条才会舒缓好看。”丝线在王凤艳指尖环环相绕,一来一往,动作麻利且有条不紊,丝丝缕缕的线条幻化出种种形态,不一会儿工夫,一幅精美的画作便在她翻飞的指尖成型。

多年来,王凤艳对砂艺的热爱始终如一,她凭借扎实过硬的技术,创作出的郑氏砂艺(画)作品曾多次参加国家、省、市等各级单位举办的展览活动,并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作为企业的中坚力量,王凤艳先后被企业选入“郑氏砂艺艺术研究所”和“郑铁军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并担任重要职务,经过她和团队多年的钻研,已研发出“一根银丝成砂画”“立体砂画”“水晶砂画”等多种创作手法,尤其是“釉料覆膜”技术的创新,更增添了画面的色彩亮度、质感和美感,使郑氏砂画的科技含量得到很大的提高。2018年至2020年,她参加发明的8项使用新型专利通过了国家知识产权局的认定。

为了使郑氏砂艺(画)这朵民间艺术之花得到更广泛的传承和保护,王凤艳率领技师在隆化县城一小、二小、三小等重点小学开展砂画制作体验课,让非遗文化走进了校园,培养了一批批少年艺术爱好者。

同时,在王凤艳的建议下,郑氏砂艺文化有限公司于2015年创建了郑氏砂艺民间艺术展览馆,分别于2016年、2018年、2019年在石家庄、兴隆县塞外江南水镇和兴隆县后苗圃开设了3家郑氏砂艺非遗文化体验馆,并成立郑氏砂艺研究院。

“郑氏砂艺系祖传技艺,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经过多年的创新与发展,现已经形成系列化、规模化生产,山水字画系列、古典人物系列、年画系列、唐卡系列等上百种作品,具有欣赏与收藏双重价值。”王凤艳说道。

热心公益事业的王凤艳心系山区百姓,在企业开展非遗文化就业扶贫活动期间,她带领技师团队奔走在各个参加培训的村落之间,不辞辛苦、夜以继日地对参训贫困人员进行技术指导,手把手地教学员,并在培训过程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培养了一批“手艺人”,把砂艺这项非遗技艺不断推向高端。

2019年至2020年,王凤艳参加的郑氏砂艺非遗文化扶贫项目,累计为600余名农村贫困学员进行郑氏砂艺(画)技艺授课指导,为助力贫困村致富起到了积极作用。

王凤艳先后荣获企业“三八红旗手”“承德市工艺美术大师”“优秀文艺志愿者”等荣誉称号,2018年其砂画作品入选兴隆县农民美术书法作品展作品集,2019年代表郑氏砂艺参与了第十四届北京文博会、第十二届河北省民俗文化节、河北省“二路三区”旅游扶贫推介会等一系列活动,2023年荣获河北省五一劳动奖章。

“不求万世瞩目,只求在文化产业的长河中越走越远。”王凤艳表示,这是她对砂画事业的不舍追求,也是她对郑氏砂艺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美好期盼。 本网记者 张楠

分享到微信X

用微信“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即可将网页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