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龙驰骋紫塞 山城逐梦远航
2024-05-28   11时18分 浏览次数:

铁龙驰骋紫塞 山城逐梦远航

——市地方铁路建设管理局助推承德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纪实

2018年12月,京哈高铁承沈段开通运营,承德迈入高铁时代;

2021年1月,京哈高铁全线贯通,承德到北京最快仅需58分钟;

2022年10月,承德至石家庄至邯郸高铁开通,到省会石家庄实现“早出晚归”……

十年苦心平山川,天堑一朝变通途。曾经地处燕山深处,交通并不便捷的山城承德,因“高铁时代”的到来,城市空间距离从隔山远眺到山水相连,也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打通“动脉”。

从“绿皮车”到“复兴号”,从“跋山涉水”到“说走就走”,从“交通瓶颈”到“纵横交错”……修好一条铁路,造福一片百姓,带动一方经济,其中凝结着国家和省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凝结着市委、市政府的高瞻远瞩,凝结着市发改委、市地铁局等多个部门和单位的不懈努力。

铁龙宛如青山绿水间的一条丝带,纵贯紫塞,与风竞速,满足的是百姓的出行体验,刷新的是城市之间的速度,更将为建设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强市、魅力承德”写下生动注脚。

设施“升级换代”

节能环保筑牢绿色基底

翻开铁路网络图,京通铁路是中国华北地区通往东北地区的一条铁路干线,是联系华北和东北、沟通内蒙古东西部的重要铁路之一。

建于1972—1980年的京通铁路,主要承担北京及其以远地区与蒙东和黑龙江、吉林两省西部地区的客货交流,东北地区的石油、木材、钢铁、粮食等物资通过此线路进行运输。但因年代久远、技术标准低,运输服务质量和能力都日趋紧张。

“为适应国家能源发展战略和低碳环保要求,优化网络技术结构,铁路加大了既有干线电气化改造力度,京通铁路电气化改造工程就被列入其中。”市地铁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京通铁路电气化改造工程涉及我市域内243公里,途经滦平、隆化、围场三个县,含电化改造、病害整治、平改立、铁路封闭等工程。

京通铁路电气化改造工程启动以来,我市高度重视,全力推进,2024年3月18日,召开了全市京通铁路电气化改造工程征地拆迁工作动员会;4月16日,我市与北京局集团公司、沈阳局集团公司进行会谈,就工程选址稳定、用地组卷报批和征地拆迁工作进行会商。

“截至目前,京通铁路电气化改造工程已累计完成土石方16万立方米、桥梁平改立5处、桥墩加固138个,安装接触网支柱5124根,通信光电缆敷设188公里,信号电缆敷设484公里。”国铁部门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据了解,此次工程将把内燃机牵引改造为电力牵引,以减少污染物排放;新增供热车站采用空气源热泵提供热源,对铁路沿线环境空气质量有积极作用;电气化铁路运营后,采用新型货物列车,线路两侧环境噪声将得到改善;通过对12处平交道口平改立,方便沿线居民出行,消除安全隐患。

京通铁路电气化改造工程不仅是一次铁路基础设施的提档升级,也将通过新设施促进节能环保,助力我市天蓝水清土净的生态环境建设。

织密“铁路网络”

货畅其流打造活力通道

一条铁路,承秦唐三市,如何通过大宗货物“公转铁”实现高质量发展?

立足区域产业发展定位、贯彻生态发展理念、落实运输结构调整、推进大宗货物“公转铁”等一系列政策,历时3年,承秦唐三市共同谋划实施的宽青迁区域性地方铁路项目应运而生。

这条以承担砂石骨料通港外运为主,兼顾区域地方运量为辅的铁路,将使我市宽城的尾矿砂“变废为宝”,将把秦皇岛市青龙的花岗岩石材外销至南方市场,将使唐山市迁安的钢厂原材料等大宗货物因铁路运输而使物流成本大幅降低,还将有效填补和利用既有大秦线、迁曹线铁路富余运力及京唐港、曹妃甸港两个港口空闲能力。

“因公路汽运成本过高,宽城的尾矿砂只能低价销往京津唐地区,宽青迁铁路的建成,将通过‘公铁水’多式联运,将砂石骨料大批量、规模化外运至江浙沪等南方市场。”市地铁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宽青迁铁路拟建线路全长约87公里,在大秦线迁安北站接轨连通港口,采用“铁路建设运营+尾矿综合开发”市场化运作模式进行建设。

自2023年3月20日省政府承德现场办公后,经过省、市、县多方努力,宽青迁铁路项目取得了实质性进展:5月31日,宽城、青龙、迁安三县(市)成功签订《合作框架协议》;8月15日,“河北宽青迁铁路工程有限公司”挂牌成立;12月12日,设计单位完成项目可研报告初稿。

2024年1月10日,省发改委在我市组织召开宽青迁地方铁路项目推进协调会;2月23日,市领导赴国铁太原局对接,协调在大秦线迁安北站办理接轨等相关事宜;3月9日,三市在我市召开会议,优化线路方案,确定线路走向,建立协调对接机制;4月18日,省发改委报请协调国家发改基础司申报国家计划清单事宜。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把部署变为行动,把蓝图变为现实,依托一条条铁路,人享其行、货畅其流的幸福图景跃然眼前,流动的城市将尽显繁荣发展活力。

共享“高铁红利”

擘画蓝图串联幸福之旅

“盼了这么多年,终于能坐着高铁回娘家了。”从邯郸嫁到承德的韩雯雯,如今已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回家的路从10多个小时缩减到4个多小时,周末回家看父母终于梦想成真。

“以前在火车上熬一晚才能到石家庄,如今这趟高铁开通了,上学的路更轻松舒适了!”看着银白色的巨龙飞驰而过,考入河北科技大学的承德学子王博俊欣喜万分。

曾经,从承德到省会石家庄夕发朝至,免不了十余个小时的颠簸;如今,承德至石家庄至邯郸的高铁直通车,跨越紫塞,纵贯燕赵,到省会的“高铁梦”成为现实。

自我市开通高铁列车以来,旅客发送量近737万人,承德至石家庄至邯郸高铁列车的开通,更是受到沿线群众广泛好评,日平均客座率达85%以上。为进一步满足沿线群众出行需求,2023年10月,该线路由单编组8节车厢调整为重联16节车厢运行,增加了一倍运力,有效化解了我市旅客到达省会购票难问题。

改善日益滞后的铁路交通,融入全国高速铁路网,是承德人多年的夙愿。从2018年底承德南至沈阳段先期通车运营,到2021年1月承德至北京段完成通车,京哈高铁全线贯通,我市正式步入高铁新时代。承德至石家庄至邯郸2对直通高铁列车的开通,更是回应了广大人民群众乘坐高铁直达省会的热切期盼。

“走得了”是基础,“走得好”是追求。为更好地满足我市人民出行需求,市地方铁路建设管理局积极沟通协调国铁部门,持续优化我市高铁线路,承德至石家庄至邯郸增加了兴隆西站为经停站,2023年3月10日又协调铁路部门将该路线延伸至平泉北站,下一步积极争取将平泉北至邯郸东高铁列车原以周末和客流高峰日重联编组运行调整为全时段重联编组运行。越织越密的高铁网,洒满了无尽的艰辛与汗水,也串联起紫塞儿女的幸福之旅。

从无到有、由点及面,高铁时代不仅带来了出行的便捷,更带来了人流、物流、资金流的高速流通,带动释放出更多民生福利和“高铁红利”,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一个更加美好的承德正沿着不断延伸的高铁线,奔向充满希望的明天……

本网记者 张丽莉

分享到微信X

用微信“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即可将网页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