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13502/2024-28699 | 主题分类: 劳动、人事、监察 | 发布机构: 市政府办公室 |
文件编号: | 有 效 性: 有效 |
任长成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做好人才引、育、留、管方面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政策引领加快人才聚集
近年来,我市始终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的发展理念,树牢产业思维,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不断完善人才评价、选拔、激励机制,加快构建符合产业发展的人才队伍,取得了一定成效。2021年,立足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出台了《承德市促进人才创新创业加快高质量发展步伐的实施办法》《承德市“假日工程师”柔性引才实施办法(试行)》,2023年印发《关于做好高层次人才安居补助发放工作的通知》等有关政策,为人才引育留管等方面提供有力保障。
二、主要工作举措
(一)强化高校毕业生引入机制。一是创新引才机制。充分利用毕业季引才的黄金时期,积极发挥乡情、业缘纽带作用,开展“进名校引英才”活动。落实好“名校英才入冀”政策,以开办专场或开设专区方式到国内名校引进“双一流”毕业生。二是扩大招聘渠道。组织重点企业单位参加“全国大中城市联合招聘专场”、“中国河北海内外高层次人才洽谈会”、“北京地区研究生双向选择专场招聘会”,举办“紫塞春晖大型人才交流会”和“京津冀人才合作承德专场”交流大会,召开各类人才座谈会,利用每年春节或寒暑假召开一些在校大学生联谊会、座谈会,进一步吸引广大承德籍和意愿来承的高校毕业生回承入承就业创业。
(二)加大投入强保障。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人才的迫切需要,落实科研经费、项目补助、生活补贴、购房补贴等政策,对高层次人才引进给予重点保障。在执行人才政策与落实人才资金方面,构建了“预算有安排,执行有效率、使用有规范、保障有力度”的人才保障政策体系,客观把握人才资金需求,及时足额纳入财政预算,全面保障各类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的安家费、租房补助、生活补贴及高层次创业团队的项目补助。同时,注重资金监管和绩效落实,全面落实好市委、市政府《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实施意见》,开展资金预算绩效运行监控和评价等工作,切实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以上政策和奖励办法的印发和执行,进一步对人才强市工作起到引领和支撑作用,推动全市人才队伍壮大和人才工作发展。2024上半年,我市在财力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全面落实高层次人才各项待遇,积极筹措人才资金达到1802万元,其中:120名高层次人才落实租房补贴288万元(每人每年2.4万元)、26名高层次人才落实购房补贴390万元(每人15万元)、市管优秀专家津贴184.8万元、科技创新奖补资金103.25万元、素质提升工作经费200万元、其它人才经费635.95万元。资金的落实,不断夯实人才发展基础,吸引各类高层次人才在我市安居乐业。
(三)完善保障性住房体系。一是不断扩大保障范围,惠及更多住房困难群体。各县市区政府结合本地居民住房水平、收入情况、财政支付能力等自行制定本县市区住房保障实施办法,实施动态管理,并向社会公告。目前,各县市区均已扩大住房保障范围,除对本地低保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保障外,已将城镇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和新就业无房职工、在本地稳定就业的外来务工人员全部纳入住房保障范围。二是竭力提高补贴标准,减轻家庭支付困难。近年来,各县区政府根据市场租金水平、财政状况及困难家庭支付能力等情况,不断调整提高住房租赁补贴标准,目前,我市各县区住房补贴标准为每月每平方米6元至10元,最低保障面积30平方米,最高保障面积50平方米,按月或按季发放,为住房困难家庭减轻了压力,解决了困难。三是实施动态管理,提高公租房效率。各县市区政府结合本地实际情况,自行制定本县市区住房保障实施办法,每年调整准入条件和保障标准,对在保家庭每年组织联审联查,不再符合住房保障条件的家庭及时取消保障资格,对申请并审核通过的家庭及时给予保障。
(四)积极搭建发展平台。一是抢抓新一轮京津冀协同发展机遇,大力引进高端创新人才。紧抓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机遇,与京津等创新能力强的区域开展科技合作与交流,重点推进与清华大学、中科院等高校、科研院所的对接合作,组织开展院士(专家教授)承德行、国家可持续发展承德论坛等各类活动,引导企事业单位通过加强项目合作、人才交流和科技人才载体建设等,柔性引进域内外高端人才。聚焦承德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成功聘请马军、陈军院士等51位国内知名专家为示范区专家咨询委员会成员,为承德发展建言献策。全市建成院士工作站、院士合作重点单位9家,省级创新创业团队23个。二是强化科技人才载体支撑,增创育才聚才优势。把创新平台建设作为引育人才的重要抓手,创立承德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及9个产业研究分院,已成功吸引省科学院4名专家入驻并开展科研工作。截至2023年底,全市省级创新研发平台总数达到80家,拥有博士359人,高级职称1050人占比37.3%。以人才队伍支撑园区创新发展,滦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聘请黄璐琦院士为首的10人园区顾问,园区常驻专家达40人。三是完善落实科技人才激励和服务保障机制,持续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强化创新政策支撑,制定出台《承德市加快推进科技创新的若干措施》《进一步吸引京津科技成果在承转移转化若干措施》《承德市市级财政科技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等政策文件,大力简除烦苛,不断优化科研生态,努力为科技人才“松绑减负”,创造优良发展环境。各类人才创造活力竞相迸发,2023年我市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43亿元,较上年增长85%。争取省级引智及人才培养专项6项,获省科学技术进步奖3项,科学技术合作奖2项,数量和格次创近年来新高。
(五)提高服务水平,优化行政审批流程。聚焦便民利企“全天候”,多层次优化服务举措,打造优质到位的服务环境。围绕企业和人才反映强烈的办事堵点难点问题,推出一系列含金量高、获得感强的创新举措,不断提升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水平。一是推进窗口服务标准化。建立健全《政务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服务规范》《责任追究办法》《星级评定办法》等文件,全面推行“六全服务”模式,通过聘请政务服务“监督员”、实施“OSM”现场管理、推行政务服务“好差评”等方式,推动干部队伍服务意识、服务能力、服务水平持续提升。二是推进企业开办便利化。市县两级政务服务中心全部设立企业开办专区,实行“一窗受理、集成服务”,企业开办实现全程网办、不见面审批,企业设立登记、印章刻制、申领发票、社保登记等环节一日办结。推行企业开办智能审批,一人有限公司、多人有限公司、个人独资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四类企业设立秒批秒办、营业执照立等可取,大大提高了市场主体办事便利度、快捷度和满意度。三是推进网上办事快捷化。进一步优化网上办理流程,统一受理方式,建立联办机制,上线76个应用场景,一张表单、一套材料、一个平台完成业务系统同步流转,有效减少办事环节、办理时间和跑腿次数。加强对进驻人员的管理、考核与监督,服务企业与人才的精准性、有效性进一步增强。
三、下一步工作重点
(一)大力实施引才专项行动。落实市委市政府“人才强市”工作方案要求,以需求为导向,围绕全市“3+3”主导产业和县域“1+2”重点产业发展,采取“2+6+N”模式,组织各县(市、区)、市直有关单位,以分产业、小兵团的方式,分批次参加省内外高校大型智联招聘活动,靶向引进产业急需各类人才。实施“承德籍高校毕业生回承就业创业计划”。组织座谈会,积极跑办相关部门和高校,宣传“生态强市、魅力承德”发展蓝图和人才优惠政策,编制《承德籍高校毕业生名录》,吸引优秀高校毕业生回承就业创业、施展才华、建设家乡。
(二)着力保障人才的薪资待遇。一是进一步健全资金投入机制。优先保证对人才发展的资金投入,保持人才投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提高人才专项经费使用效率,充分发挥政府财政投入导向作用,鼓励社会资本、民间资本加大投入,构建多元化人才投入体系。二是强化督导各县(市)区积极落实本地人才引进政策。为开创我市人才工作高质量发展新局面贡献财政力量。三是积极向周边地市加强交流学习。不断提升我市人才引进的精准水平,为我市高质量发展赋能增势。
(三)多方面完善公租房保障体系。一是有序推进公租房筹集工作。继续推进公租房筹集工作,要求各县(市、区)根据实际需求,确实增加公租房供给,确保城镇户籍住房和收入“双困”家庭、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应保尽保。同时,解决新市民和青年人的住房问题。“十四五”期间,我市计划筹集筹集公租房1000套。二是继续强化公租房后期管理。我局将进一步督促各县(市、区)住建局加强与财政部门沟通,争取资金,加快公租房智能化小区建设,要求到2025年末实现公租房智能化管理全覆盖;同时推进政府购买服务,委托信用好、能力强的企业参与公租房后期管理。三是实现公租房申请“一证办理”工作。我局将安排专人负责跟踪指导各县(市、区)做好公租房申请“一证办理”工作,加强宣传,使公租房线上申请全市开展,方便居民办理申请。
(四)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机遇。积极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人才引进工作,壮大科技人才队伍。一是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打造人才培育有效载体。聚焦六大主导产业全链条发展,强化项目支撑和科技惠企政策落实,大力推进我市科技型企业“量质双升”,打造一批具有行业引领作用的科技领军企业。二是加强创新创业平台建设,提高引才育才水平。深化与京津等国内外院所、企业的合作,强化创新平台载体建设,推动形成高层次人才培育引进与平台建设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格局。三是完善人才集聚机制,形成引才用才的良好氛围。强化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力度,根据我市产业发展和人才需求情况,主动对接各地科技管理部门、高校等,搭建“产学研”合作桥梁,着力引进高层次人才,为我市高质量发展强基赋能。
下一步,我市将始终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把握精准引才、育才、高效用才,大力培育引进人才,落实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政策,解决人才在住房保障、工资待遇、发展平台、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后顾之忧,不断促进政务环境和信用环境持续优化,努力提升行政审批效率、提升政务服务水平、提升企业群众满意度,力争打造全省最优、全国一流的政务服务环境,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塑造创新驱动发展优势,服务人才强市战略深入推进。
承德市人民政府
2024年5月15日
用微信“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即可将网页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