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记者马思稳)“火源不入山,森林才平安,请把随身携带的火种放在收纳箱进行保管。”2月16日,市民田鑫和家人来到磬锤峰国家森林公园游玩,还未进山,远远便听到森林防灭火安全知识的宣讲,通过广播以及防火员的提醒,田鑫提醒一旁的爱人将兜内的打火机放在收纳箱内。如今,我市在火源管控上,死守村口、沟口、路口、卡口,严格落实不接受检查、不收缴火种、不接受宣传教育不放行措施。对开放的19家涉林涉草A级旅游景区实行分类分时精细化管理,杜绝火种进山入林。
这只是我市春防攻坚战的一个缩影。如今,全市紧盯重点时段,管住重点人群,采取超常规举措,全市274支4432名专业扑火队员全员备勤备战,遇有火情,重兵出击、迅速处置,着力提升森林草原火灾综合防控水平。
2月20日,记者从市林草局获悉,元旦、春节期间我市实现“零火情”“零火灾”。在隐患排查上,我市创新市级视频巡查推送机制,每日点对点交办问题清单,1月份以来累计下发风险隐患提示单531处,已全部完成整改。
与此同时,在优化实施“135火情推送打击”“半小时扑救圈”“靠前驻防”“小火大打”等机制的基础上,推广应用先进经验和典型模式。队伍建设上,推行承德县“中队长派驻制”做法,从县区大队选派优秀骨干担任乡镇中队长,做到县乡统一标准、统一要求。在火源管控上,采取“互联网+”的模式,整合优化全市三大系统(祭祀用火管控、护林员管理和进山防火码),实现网格化、网络化、全链条管控。在扑救方式上,全市274支4432名专业队员集中备勤,坚持小火大打,遇有火情,乡镇(林场)中队、靠前驻防中队、各县(市、区)大队协调联动,确保打早、打小、打了。
“进了山千万别抽烟,一旦发生火灾,后果将不堪设想。”春节期间,在我市一家景区门口,针对返乡人员增多,爆竹燃放、祭祀祭祖、进山旅游等活动增加的实际,景区门口负责值守的工作人员对过往人员不停地提醒着,营造了“人人关注防火、人人参与防火”的浓厚氛围。
记者获悉,据气象部门预测,近段时间全市平均气温接近常年,无明显降水且大风天气偏多,森林草原火险气候等级达到三级(较高危险)。春耕备播、旅游踏青人员频繁集中,森林草原防灭火形势日益严峻复杂。我市将严控野外火源,坚持发挥祭祀用火管控、护林员管理和进山防火码三大系统优势,强化林火视频、地面巡护、无人机巡查等预警监测体系应用,全面提升火情监测能力。
自2月10日起,我市集中开展“敲门见人”“走街入巷”“媒体传播”三大宣传行动,推进全民防火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同时,会同宣传部门加强反面典型案例警示教育,形成有效震慑。开展“六项清理”回头看,健全完善视频巡查、现场督查、验收核查机制,坚持每日推送问题隐患,实现动态清零;常态化对穿林线路、林牧区工矿商贸和风光电企业全面排查、全面整治,特别是对全市87处8年以上光伏列阵区进行重点监管,确保隐患治理“全覆盖”。
此外,我市还将深化应用“135火情推送打击”“扑火战区”“靠前驻防”“以水灭火”“小火大打”“半小时扑救圈”等创新机制,守护森林草原筑牢安全屏障。
用微信“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即可将网页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