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畅外联 便捷高效
2025-02-22   08时58分 浏览次数:

——我市加快构建现代公路体系助力高质量发展


图为承平高速河北段。 本网记者 张骁 通讯员 张天威 摄




路畅,则城市兴。


俯瞰紫塞大地,纵横交错的公路网,宛如大地母亲精心编织的银色脉络,既蜿蜒曲折,又笔直如矢,将繁华与阡陌紧紧相连,绘制出一幅幅动人心魄的流动画卷。


从喧闹都市到广袤农村,从大街小巷到田间地头,“塞北阡陌变通衢”的脚步从未停歇,在交通强市建设的征程上步履铿锵。


“十四五”以来,我市积极完善畅达高效的高速公路网,打造“一环八射”路网,优化便捷可靠的干线公路网,建设覆盖广泛的农村公路网。目前,全市公路总里程达到2.52万公里,居全省第一。整体路网已实现市区到首都及周边城市、市区到县城、县城到乡镇、县城到主要旅游景区运行时间不超过2小时的交通圈全覆盖。


路网纵横,筑梦前行。交通强国的乐章已然在四万平方公里的紫塞沃土上强力奏响。


站在新征程,面对高质量发展“新命题”,踔厉奋发的承德人以“路”为笔,继续擘画交通运输事业高质量发展新蓝图。未来,承德交通多节点、网格状、全覆盖的综合立体交通格局会进一步完善,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包容、韧性的可持续交通体系建设必将迈上新的台阶。


内畅外联通“八方”


——“一环八射”高速路网由理想变为现实


2024年12月24日是承平高速公路河北段交工验收的日子。技术人员怀着激动的心情通过检测、查看等方式对承平高速公路主线工程内业、外业检查后,通过交工验收,这标志着承平高速公路河北段具备通车条件。


2024年12月31日承平高速公路全线通车运营,它宛如一颗投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湖面的重磅石子,激起层层涟漪,产生了深远而广泛的影响。


“该项目起于长深高速公路(G25)承德李家营互通,经鹰手营子矿区、兴隆县,止于冀京界。”市交通运输局相关工作人员表示,该高速路通车后,打通了首都地区环线高速的断点,极大方便北京、河北两地的居民出行,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有力的交通保障。


在加快推进承平高速建设的同时,承克高速也取得重要进展。未来两年,随着承克高速的相继建成通车,我市将以市区为核心,构建起一张面向京津、通达辽蒙、辟通港口、连接周边大中城市、辐射县区的“一环八射”高速公路主骨架网络。


面对修路的诸多难题,承德交通人没有退缩。充分发扬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精神,京承、承秦、承唐、承朝、承赤、承围、承平高速公路相继建成运营,“一环八射”的高速公路主骨架即将完成,承德“一市连五省”的独特区位优势得以凸显。


“弹指一挥间,我市‘一环八射’高速公路规划已提出20年了,我们欣喜地看到新一代的交通人不忘编制‘一环八射’高速公路规划时的初心,一直保持着高昂进取的精神状态,一茬接着一茬干,久久为功。”市交通运输局工作人员激动地说。


展望未来,“人享其行、物畅其流”的美好愿景将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而是真切可感的生活日常,我市也将凭借这一交通优势,在区域发展中抢占先机,实现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产业依托公路兴


——“四好农村路”为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福利


“蛇皮村终于不用再为货车进不来发愁了。”看着最后几十米路面铺上沥青,兴隆县蓝旗营镇蛇皮村党支部书记司志红难掩喜悦之情。


蛇皮村坐落于一条狭长山谷中,全村山楂、板栗种植面积达3000亩,果品种植是百姓主要收入来源。但由于唯一一条出村路仅有两米多宽,加上年久失修,收购商都不愿到村里来。每年秋收,百姓只好开着三轮车,追着收购商跑。


“要致富,先修路”。2024年,兴隆县将蛇皮村出村路列入新改建农村公路计划,总投资约300万元。司志红说,路通了,村里刚建成的山楂去核车间,已签订一笔400吨的订单,接下来4个多月,每天至少两辆货车将通过这条新路,把山里好果运往外地。


修一条道路,富一方百姓。一条条蜿蜒于群山的“玉带”,帮助农民实现从“封闭”到“开放”的转变,“四好农村路”正激活乡村振兴的“一池春水”。


“截至目前,全市农村公路总里程突破21500公里,居全省第一位。204个乡镇,已通三级路的有198个,占比97%;2456个行政村全部通硬化路;13191个自然村已通硬化路的有12843个,占自然村总数的97%。”市交通部门负责人表示。


蛇皮村的农村路不是个例。隆化康景富路、丰宁峡谷温泉振兴路、围场巴彦御道等一批特色农村公路应运而生,使农村公路实现了由交通线向自然风景线、科创产业线、生态富民线、人文历史线的转变。


一路通达百业兴。近年来,承德将农村公路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规划、乡村振兴规划相衔接,推动“四好农村路”与山水资源、旅游景区、特色小镇、康养基地、民宿经济等相融合,积极打造“民生路、旅游路、产业路”,将致富路修到农民的“心坎儿上”。


“微改造”促“内循环”


——畅通城市“动脉”赋能美好生活


初春时节,市区道路上车水马龙。驱车驾驶在城区的道路上,舒适又便捷,在这些出行体验的背后,正得益于城市道路网“微循环”的打通。


家住新世家小区的市民郭庆辉对城区“微改造”工程赞不绝口。他说:“现在路面平整多了,开车不觉得颠簸,高峰时期也不那么堵了。”


路不在宽,也不在长,关键在于是否便捷畅通。去年,我市以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为目标,坚持“一路一策”精准施策,以道路“微改造”促进城市“内循环”,大力推动中心城区城市道路建设。


近年来,我市陆续对市区承下路、偏岭大桥东路、山庄东路、都统府大街、丽正门大街等14条道路进行更新改造,共新改建城市道路20.62公里,目前已全部完工并通车。


道路提升工程的实施,不仅提升了路面平整度,还优化了交通组织,治理了堵点路口,道路通行效率显著提高。


“今年,我市将继续加大中心城区畅通工程的实施力度,同时,实施对环城高速小客车免费通行扩容工程,进一步提升了市民的出行体验。”市住建部门负责人表示。


眼下,一条条便捷生活路、高效运输路、致富增收路,已经成为紫塞大地城市发展、乡村振兴一个鲜明生动的注脚。  本网记者 马思稳 胡杨


分享到微信X

用微信“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即可将网页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