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下“戎装”换“红装”志愿服务显担当-8000余名退役军人书写承德志愿服务新篇章
2025-04-17   17时00分 浏览次数:

在燕山腹地的承德大地上,有一群特殊的身影——他们曾身着戎装保家卫国,如今褪下军装仍冲锋在前。1349支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8000余名退役军人志愿者用实际行动诠释着"退伍不褪色"的庄严承诺。

全天候守护 救援队随时待命

"滴滴!"凌晨2时17分,滦平县滦安救援队值班室的电话突然响起。某中学高三学生因家庭矛盾离家出走,家属在铁路高架桥下发现了孩子的踪迹。"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队长张瑞新迅速调集骨干队员,携带医疗包等装备赶赴现场。

这是滦平县滦安救援队自成立以来参与的第32次紧急救援。在零下10℃的寒风中,队员们兵分三路展开拉网式搜索。当发现蜷缩在桥墩附近的少年时,张瑞新立即上前安抚:"别怕,叔叔当年在部队执行任务时也遇到过很多困难.

"专业救援不是比谁跑得快,而是要比谁考虑得更周全。"张瑞新介绍,队伍里40%的成员持有急救员、心理咨询师等专业资质,与公安、消防部门建立的三方联动机制已成功处置多起突发事件。

我市根据志愿者自身的专业和特长,将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按专业属性分为应急救援、医疗救助、政策宣传、心理辅导等多种专业化队伍,做到开展志愿服务专业化精准化。

极速挑战 救援队上演生死时速

"当时根本没时间想后果。"平泉市联合救援队成员贾文斌说起那次惊险救援仍心有余悸。2024年9月15日下午5点,他开车在路上发现一高中男生面色苍白瘫坐在地,呕吐物沾满衣衫。

"孩子父亲当时特别着急!"贾文斌迅速联系医院开辟绿色通道,送医路上他果断闯过两个红灯。这位出身"三代从军"家庭的老兵,驾驶着贴有"承德老兵"标识的私家车,累计行程已达10万公里。他的手机里存着特殊通讯录:血库志愿者、医院急诊科联系人、各学校保安队长…"这平些都是救命的'资源图'。贾文斌笑着说。在他和战友们的带动下,平泉市退役军人志愿者已发展至1100余人,去年累计开展助老扶幼、应急救助等活动50余场。

据介绍,我市退役军人志愿者主动参与辖区内矛盾纠纷调解、防火巡逻、应急救援等工作,充分发挥他们"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及时开展工作。

四级联动“承德老兵”织密服务网

走进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工作人员正在拟发《倡议书》,号召更多退役军人加入到“承德老兵”志愿服务队中。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政策法规与权益维护科科长周鑫然介绍,我市以2863个市县乡村四级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为依托,建设“承德老兵”志愿服务队,形成“一村一队伍、一地域一品牌”志愿服务格局,志愿服务队在基层治理、环境整治、乡村振兴、应急救援等方面均发挥了积极作用。

退役军人志愿服务不是作秀,而是刻在骨子里的担当。如今,我市已建立典型培树、事迹宣讲等激励机制,将继续推动志愿服务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双桥区退役军人余海在日记中写下的:“脱下军装那天,我许下诺言:要把部队的优良作风,变成服务人民的永恒底色。

当夕阳为城市披上金纱,那些身着“承德老兵”红色马甲的志愿者们仍在街头巷尾忙碌。他们用军人的纪律、战士的热血、党员的忠诚,续写着新时代的“雷锋故事”。在这片曾走出董存瑞等英雄的热士上,“承德老兵”正以另一种方式守护着家园,让红色基因在志愿服务中绽放新的光芒。

 


分享到微信X

用微信“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即可将网页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