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记者 张丽莉
全国首个利用现有矿坑建设抽水蓄能项目跑出“滦平速度”,创造了3个月完成核准的全省最快纪录;围场德佑200兆瓦光伏储能一体化项目受电运行,向京津冀地区输送着来自围场的“新绿电”;天启鸿源围场355MW/920MWh共享储能电站项目并网成功,通过集中共享储能可以服务于13个新能源项目……
在燕山腹地,一场绿色变革正悄然改变着承德的产业版图。从风机林立的风电场到熠熠生辉的光伏板,从抽水蓄能电站的巍峨大坝到电网通道的蜿蜒延伸,承德正以年均新增400万千瓦清洁能源装机的“加速度”,书写着“双碳”目标下的绿色答卷。
“风光”无限:三个千万级基地打造绿电能源“码头”
“十三五”末,承德清洁能源装机仅740万千瓦,而截至2024年,累计新增装机达1570万千瓦,四年新增规模较“十四五”前总和翻了一番。其中,风电975万千瓦、光伏966万千瓦、抽水蓄能360万千瓦的“三足鼎立”格局,让承德清洁能源产业呈现“风光无限”的发展局面。
能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推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领域。我市依托资源优势、政策优势、区位优势,以清洁能源产业的率先突破,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目前,清洁能源装机规模达2312万千瓦,清洁能源占电力总装机和总发电量比重高达93%和75%。
“坚定不移推动风、光、水三个千万千瓦级清洁能源发电基地建设,全方位扩大绿色电力供给。以全域清洁能源资源规划为统领,大力开发建设集中式风光电项目,因地制宜布局建设分布式新能源,加快建设抽水蓄能电站集群,推动清洁能源发电装机规模持续壮大。”市发改委相关工作人员表示,我市将做强产业质量能级打造绿电能源“码头”。
电网“高速路”:“9站6通道”畅通绿电输送网络
绿电爆发式增长,如何高效送出,解决绿电输出的“卡脖子”问题?
走进围场半截塔镇半截塔村,国网冀北电力承德牌楼500千伏输变电工程的投产送电,将承德北部、坝上地区的风光等清洁能源,通过新建的500千伏输电通道送至京津冀负荷中心消纳。
得益于冀北电力公司、承德供电公司鼎力支持,建立常态化沟通协调机制,统筹推进承德特高压、隆化、平泉500千伏、围场220千伏低频输电工程建设,全市已建成500千伏“6站3通道”清洁能源输送网架,保障现有新能源项目送出。
如今,更大的电网“高速路”正在铺展——第四通道工程年内投运,承德特高压开关站、隆化、平泉500千伏工程纳规实施,特高压扩建变电站、围场220千伏低频输电工程争列国省规划,上述“9站6通道”建成后,新能源送出能力还将大幅提升。
氢储并进:从“绿电”到“绿氢”的产业跃迁
风光发电具有随机性、波动性、间歇性,如何“削峰填谷”提升消纳能力,“储”成为清洁能源产业链上重要一环。
丰宁抽水蓄能电站12号机组正式投产发电,这也是国内首台大型交流励磁变速抽水蓄能机组的应用,将“移峰填谷”更快平衡新能源出力波动;天启鸿源围场355MW/920MWh共享储能电站项目并网成功,相当于一个巨型共享“充电宝”,谷时充电储能、峰时放电调峰,有效提高风电、光伏利用率……
我市坚持源网两侧发力,统筹新能源配储、独立储能电站建设,仅2023、2024年,新型储能规模由原来的0.2万千瓦/0.8万千瓦时迅速提升至169万千瓦/458万千瓦时,助力新能源消纳与电网稳定运行。
同时,发挥“绿电”富集优势,加速“绿电”向“绿氢”转变,成功推动风光集中制氢、氢气长输管道、加氢站等一批项目落地,努力打通制储运加用全产业链条。下一步,将加快建设康保—曹妃甸氢气长输管道,逐步完善氢能储运体系与基础设施。探索搭建氢储能、发电、供热以及氢能交通、冶金、化工等应用场景,拓展氢能消纳路径。
装备“突围”:20余家链主企业激活制造动能
在隆化县隆凤线上的河北金风电控设备公司,硕大的风轮依次排开,工人们踩着高梯专注地在风轮前装配……在这家集风电设备、电控设备及风电后服务于一体的企业,产品辐射全国10省15地,风机配套机舱+叶轮年产能达近20GW。
建链、延链、强链,搭建完整的产业链,制定清洁能源装备产业链图谱,梳理产业链断点堵点,有针对性地引进头部企业、高端项目,迄今我市已有金风、远景、明阳等20余家知名企业落户,实现风机主机、塔筒、全钒液流储能电池、锂电池、制氢装备等本地化生产。这样的“链式反应”正在延伸,记者从市发改部门了解到,将深入实施领跑者企业培育行动,加大政策、资源等方面支持力度,借助龙头企业的发展壮大,释放产业聚集效能;实施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工程,支持企业深耕基础领域、开发高附加值产品,打通关键零部件制造、整机装配、智能运维等环节,推动上游装备制造业链式延伸,全面提升装备制造产业韧性。
用微信“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按钮,
即可将网页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